海漢在前年十月才正式踏足臺灣島,到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對臺灣島西海岸線的控制,而工業部也是從去年開始,才正式進行石油項目的籌備工作。
相關的籌備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鉆探設備的生產,鉆頭是穿越時帶過來的成品,只需生產鉆桿和鉆機就行。雖然海漢的鋼鐵產能還很有限,但從中擠出一部分來生產鉆桿倒也不難,而鉆機和游梁式抽油機就只能使用蒸汽動力了,這方面的生產技術已基本成熟,只需根據石油開采的需要做出一些調整就行。雖然生產效率肯定比不了后世的專業設備,但土法上馬,能用就行,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之后才會慢慢考慮升級裝備的事宜。
第二個部分是煉油設施的建設,開采出來的石油必須要經過提煉,才能得到內燃機所使用的成品油。雖然礙于這個時代生產力條件所限,沒辦法修建大型煉油廠,但以海漢現有的工業水平,修建管式爐、立式釜,采用釜式蒸餾土法煉油,倒也不算太難,只是加工能力有限,提煉出來的燃油品質也不可能達到后世那么高就是了。
雖然同是土法煉油,但工業部準備在石油項目中投入的資源不是后世那些私人作坊可比,也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技術改進方案。例如設計效率更高的爐釜結構和加熱系統,修建催化塔并提高釜溫,配置分餾塔,用連續加料和快速出渣來提高生產效率等等。雖然這些技術改進會讓初期的投入大大增加,并且增加生產調試階段的工作量,但工業部認為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更快更早地迎來內燃機時代,就能讓海漢國以更大的優勢領跑于這個時代。
第三個部分就是生產人員的組織和培訓,這其中又分為鉆探和煉油兩個部分。鉆探這一塊所需的專業人員倒是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這幾年工業部組織的打井隊在海南島上打了不少自流井,就是變相在通過實戰練兵,對于基本的鉆探技術倒是已經掌握得比較熟練了。只是煉油還沒有相應的設施,純粹的紙上談兵很難培訓出熟練的產業工人,這只能有待于在臺灣實施項目之后一邊生產一邊培訓了。
這些準備工作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算簡單,需要以工業部為主的諸多部門協同配合,另外就是要看執委會最終能批下來的預算和人員配置了。到目前為止執委會對此倒是大開綠燈,基本上是項目籌備組要什么給什么,初期所需的鉆探設備也基本已經到位,再加上臺灣島當地的形勢趨于穩定,當下是萬事俱備,只等開工了。待慶典這幾天過去之后,由工業部的勘探隊和建設部的施工隊組成的首批工程人員就將奔赴臺灣,開展初期的油田勘探工作。
“目前人員和生產設備都已經到位,鉆探方案和當地的工地基建也都作好了規劃,接下來主要就是安排運輸和安全護衛方面的工作了。”白克思介紹完項目的準備情況之后,便將發言權交給了后面的人。
“那我來接著說吧。”原海運部部長,現交通部副部長孫長彌主動接過了話頭。他和越之云兩人在這個晚上都沒閑著,分頭出席了國防部和工業部牽頭的兩個會議,也算是最為繁忙的部門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