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要說對福山縣的掌控程度,縣衙恐怕還不如萬蒙這個土皇帝,所以海漢馬隊出現在縣城外的時候,萬家軍也收到了風聲。其實昨天在城外宣傳移民政策的時候,在場旁聽的人群中便混有萬家軍的人,相關的消息連夜便報到了萬家軍的山寨中。
不過接到這個消息的并不是萬蒙本人,而是萬家軍的軍師蒲學光。此人本是登州城里的一名私塾先生,曾經中過秀才的文化人,孔有德叛軍占領登州的時候,蒲學光為了保命,曾經投效過叛軍,做過一段時間的軍中文書。不過后來孔有德叛逃遼東的時候,因為船只運力有限,所有外圍人員全部都被拋棄,這蒲學光也是其中之一。他擔心戰后被官府清算,便逃出登州城,后來流竄到福山縣,機緣巧合之下投靠了萬家軍。
這蒲學光肚子里有點墨水,在為叛軍做事的期間又多多少少學了一些軍事知識,雖然只是理論派,但憑借他教書講課積累下來的口舌本事,倒也能唬住萬蒙這種只會打打殺殺的粗漢了。于是蒲學光憑借自己的理論知識,很快便在萬家軍里混上了軍師職位。
萬家軍最初只是以單純的劫掠為主要活動手段,直到蒲學光來了之后才開始有了變化,類似脅迫官府控制地方,修建多處武裝據點,向地方定期收取保護費這類做法,基本都是他給萬蒙出的主意。而這些手段全都是著眼于長期發展,在民間武裝組織中算是高級玩家了。果然僅僅耗時一年多,萬家軍在福山縣和棲霞縣之間這片山區站穩了腳跟,并且吞并了四五支規模較小的武裝,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甚至已經超過了官府。
蒲學光聽手下報告了海漢馬隊的消息,再看了送回來的海漢招攬移民的告示傳單,當下便坐不住了,讓人連夜去另一處山寨通知萬蒙,自己則是天不亮便帶了人趕往福山縣城。
戰后的登萊地區并不是表面看起來這么平靜,福山縣城外之所以有這么多難民寧愿擠在窩棚里度日也不回歸家園,鄉下的村莊對外來人充滿了戒心,這些現象的原因可不是因為海漢人的到來。在福山縣以南以西的山區,還有好幾伙山賊土匪在頻繁活動,而他們的劫掠對象自然就是缺乏抵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斗爭當中,弱勢的一方為了求生,要嘛抱團取暖,要嘛只能依附于強者。官府,或是匪徒,民眾只能從中選擇一方,作為自己在亂世中的保護傘。而福山縣城外這些聚居在窩棚中的民眾,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為了得到官府的庇佑,才會放棄回到家園的打算。但官府所能給他們的保護,也就僅限于縣城周邊這一畝三分地而已,離縣城稍遠的地方就只能結社自保,自求多福。
至于出兵剿匪這種事,縣衙認為這是衛所軍的責任,縣城的駐軍連守城都吃力,無法抽出兵力去打擊藏身山區的匪徒。而衛所軍則以編制不滿、軍費不足、匪幫山寨不在防區等理由進行推脫,也同樣不肯出力。說白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臟活累活,誰都不愿意冒風險去做,做了未必有功,但如果出現比較大的戰損消耗,可就是誰出頭誰背鍋了。
對于這種現狀,知縣張普成是很清楚的,只是以他的能力也沒辦法改變什么。但不管出于公心還是私心,他還是想盡力維護治下民眾的安全,對城外這群來歷和意圖都不明的家伙,他的看法其實與捕頭韓勤一樣,認為海漢人是打著賑濟難民的幌子另有圖謀。
黃曲道“這群人如果真是從海上來,那應該跟附近的山賊流寇不是一個路數,就算我們不出手,應該也會有別人看不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