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丙應道“那便休怪我海漢大軍不客氣了孫丙不才,愿為執委會死戰到底”
王湯姆聽他表了忠心,這才臉色稍霽道“這些東北野豬皮跟我們漢人的恩怨,遲早要算一算清楚,等大軍開進遼東,就是你們東北士兵立功的好機會。到時候好好表現,說不定等到收服遼東之后,你也能封個大官光宗耀祖了”
孫丙連忙一個立正敬了一個軍禮,大聲說道“多謝首長提點”
說話間艦隊距離老鐵山海岸越來越近,已經能看清臨海一面嶙峋的山石懸崖。在其中一處高地,正有一道黑煙從林木間升騰而起。
廟島列島由三十二個大小島嶼組成,位于渤海黃海交匯處,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海域,總面積五十余平方公里。在登州丹崖山上極目遠眺,就能看到如同鑲嵌在碧波上的顆顆寶石一般的廟島列島。
列島自北向南分為三個島群,北島群包括南隍城島、北隍城島、大欽島、小欽島等。中島群包括砣磯島、高山島、嘰島等。南島群包括南長山島、被長山島、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等。
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其中的蓬萊仙島就是指廟島列島中面積最大的南長山島。據史記中記載,秦皇漢武都曾特地來到登州丹崖山,向海中的蓬萊仙山祈求長生。
王湯姆所關心的當然并不會是這些流傳于民間的神話傳說,他重視的是廟島列島在登遼海上航道中的作用。未來海漢要實現從海路進入遼東地區,控制渤海黃海航道,一定程度上都要依賴于這些島嶼來建設海上據點和物資中轉港。
從明初開始,朝廷就是以山東登萊為戰略基地,向北經略遼東。洪武四年,明將馬云、葉旺就是從山東登萊率軍渡海北上,占領了遼東半島南端,之后再逐步向北向西推進,將遼東全境納入大明治下。不過當時的遼東久經戰亂,地廣人稀,物資供應不足,所以軍需后勤補給都得依靠登遼之間的海上航道從山東轉運,大量的山東兵和家屬也因此被安置到遼東駐守。如位于遼陽的定遼左衛就是由五千六百名青州兵組成,而定遼右衛則全是萊州兵。
也正是基于這種密切的依賴和聯系,在洪武二十九年進行全國按察司設置的時候,遼東都司的轄區就被編為了山東按察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巡道,司法監察事務都受山東管轄。幾十年之后的正統年間,遼東全境的民政事務也正式劃歸給了山東布政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守道。
除了后勤轉運職能之外,因為明朝國都當時還在南京,所以登遼海道也是從都城到遼東地區的主干道。如果繞行山海關走陸路,行程要多出千里,因此除了運輸物資之外,遼東官員任免、朝鮮使臣往來,也都是通過登遼海道進行運送。登州也是因此從州升級為府,獲得了更高的行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