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見狀也不甘示弱,使用船頭的大發貢還以顏色,不過這射程和準頭都差了不少,射出的彈丸距離海漢旗艦船頭還有二十多米就力盡落水了。
雙方在這不過千米的水道中相向而行,接近的速度極快,船艏的炮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彈藥裝填,趕在船頭交錯之前向對方射出了第二發炮彈。這次兩邊船頭之間的距離僅有十幾米,這一炮打出去結結實實地轟到了對面的船頭上,將其部署大發貢的炮位掀了個底朝天。一片煙塵中能聽到對方船上傳來的混亂慘叫聲,也不知這一炮過去收掉了幾條人命。
但這才僅僅只是開始,當雙方船只開始交錯的之后,側舷的艦炮一一鳴響,在這種距離下幾乎是無一落空地打進了敵軍戰船的船體中。而對方的佛郎機炮雖然也在拼命還擊,但因為威力有限,打上海漢戰船的彈丸也僅僅只是在船板上留下了小小的凹痕就被彈入海中。
雙方在甲板上火力比拼也不僅僅只是炮戰,從后金戰船的甲板上飛升起數支火箭,射向海漢旗艦的船帆。只是海漢的帆布不但厚重,而且還作了防火處理,這些火箭即便能夠命中也很難立刻收到成效。而這些發射火箭的弓手們卻要面對來自海漢戰船發射的密集葡萄彈。海漢旗艦上層甲板部署的都是裝填葡萄彈和鏈彈的十二磅炮,這兩種彈丸都是標準的甲板收割者,加之海漢甲板的高度更具優勢,讓后金戰船甲板上的士兵避無可避,一炮下去便倒下一大片。
當海漢旗艦駛過第一艘敵船,這艘船已經在一輪炮轟之下變得殘缺不全,船上雖然還有僥幸存活的船員水手,但卻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戰斗力。不過他們的噩夢并未就此結束,緊跟著后面又迎來了第二艘海漢戰船的炮轟。
后金戰船唯一能給海漢造成實質性麻煩的,也僅僅就是射過來的火箭了,但對于這種明軍慣用的海戰手段,海漢也早就有了應對之法,甲板上有幾隊人專門拿著竹筒所制的水槍候著,火箭射上船來還沒引燃周圍,就會被迅速撲滅。甲板上甚至還有兩具用人力驅動的高壓水槍,以確保射到船帆高處的火箭也能被及時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