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調頭解決身后的海漢軍,確保自己的后路和補給線無憂,還是繼續前進,以奪下礦場為優先目標,這真是一個讓郭興寧感到很頭疼的問題。他事前只認為海漢或許會在福山縣與明軍正面對峙一番,甚至是爆發小規模的沖突,要吃點苦頭之后才會讓出礦場,但確實沒想過對方居然大膽到敢派出人馬包抄自己的后路,用上了這種手段,顯然是不打算善了了。
郭興寧考慮一陣之后,還是不敢兵分兩路出擊,只讓手下一名軍官帶了四五十騎人馬,去后路再探一探海漢人的虛實。如果海漢人只是虛張聲勢設個路障,那倒是不用太過擔心了。這一隊人領命出發之后,郭興寧便下令繼續向南向礦場方向行進。
不過從這里開始,郭興寧發現一路上騷擾不斷的那些海漢探馬突然就沒了蹤影,似乎消失在了空氣中一般。郭興寧沒有因此而感到輕松,反倒是更加提起了警惕,對方既然撤回了探馬,極有可能是因為這里已經完全處于他們的控制之下,不再需要探馬的抵近偵察了。
又走了幾里地之后,郭興寧和他手下的人馬都發現了周圍狀況有些不對,目力所及的地方連一個活人都看不到了,路邊偶爾出現的農舍也都是空空如也。郭興寧并不認為這種狀況只是巧合,雖然還沒有切實的證據,但他下意識地認為是海漢人提前在這一區域搞了堅壁清野的行動,目的是不給明軍留下任何獲取補給或是打探消息的機會。
郭興寧不敢大意,當即下令步兵收攏陣形,騎兵護住兩翼,做好隨時接戰的準備。片刻之后前方有偵騎回報,已經看到了南邊的礦場高處所升起的海漢雙色旗,想來海漢人的營盤應該就在近前了。
郭興寧很快就看到了這處礦場的真面目,與其說是礦場,倒不如說是一處布防嚴密的武裝據點比較恰當。這處據點建在山坡上,依山勢建成了逐級升高的三道防線,每道防線都有木制寨墻和壕溝作為掩護,最外圍的一道防線外還有成片的鐵絲網、鹿砦等防御工事組成的縱深路障,讓騎兵絕對沒法從正面沖過去。寨墻上建有密密麻麻的垛口和射擊孔,郭興寧聽說過海漢兵幾乎是全員裝備火銃,如果對方躲在掩體后面作戰,那想要攻入這據點的確是相當困難,不付出一定的傷亡只怕難以達成目的。
“果然還是來晚了”郭興寧看到眼前的場景又不禁開始頭疼,海漢人在這里落腳不過十來天時間,竟然就已經在這里建起了層層疊疊的防御工事,這很顯然是從一開始就有防止外人來搶奪的意圖。
看了看坡頂旗桿頂端飄揚的紅藍雙色旗,郭興寧心中暗暗咒罵海漢的膽大妄為,這里明明就是大明地界,一群外來蠻夷竟然敢公然占山為王,與官軍進行對抗,簡直就是目無王法。
既然局面已經到了這步田地,郭興寧也就不再幻想能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爭端了,不跟海漢人過過招,對方肯定是不會主動退讓的。雖然對手看似占據了地利,但郭興寧卻并不會因此而畏戰不前,在他眼中,這荒郊野外的簡陋工事比起當初被叛軍控制的登州城,困難程度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
郭興寧沒有急于命令部下出擊,而是先在距離海漢據點約莫兩里的地方停了下來,讓騎兵先去沿著對方陣地的外圍繞著看看,是否有更適合發動攻勢的地形環境。不過他也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對方既然花了這么大的工夫在礦區北邊修建防御工事,大概也就是因為這里是防御弱點,才需要特地加強這里的防線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