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騎兵離得遠遠地轉了一圈之后便回來了,這處礦場的位置位于山坡上,也就只有北邊的地勢稍微平緩一些,另外幾面的坡度就比較陡峭,就算是沒有防御工事也很難讓大部隊在短時間內沖上去,至于騎兵就更沒有機會了。
“這幫南蠻倒是挑得個好地方”郭興寧聽了手下的回報之后也不免有些受打擊,對方的防御措施越是周全,就越說明他們的抵抗意愿堅決,備戰措施充分。明軍想要拿下對手,所需付出的代價也會因此而加大。
郭興寧將手下的主要軍官召集到一起,如此這般地下達了多條作戰指令,然后讓他們分頭準備去了。這海漢據點雖然看著像個扎手的刺猬,但他可不會輕易被對手的陣勢給嚇阻住,孰強孰弱,終究還是要手上見真章的。
郭興寧的戰術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想要攻入礦區,首先得攻破外圍防線,要攻破外圍防線,就得先清除掉防線之外的各種路障。這種環境如果是讓步兵上前,冒著對方的遠程火力去慢慢移開鹿砦、拔出木樁、剪斷鐵網,那傷亡必定慘重。郭興寧的應對之策,就是要盡可能快速地破壞掉外圍的路障,所以他沒有使用持盾步兵,而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騎兵。
騎兵當然不可能騎到進處下馬去破壞路障,他們所使用的武器是一種末端拴著長繩的鐵制抓鉤,另一端便系在馬鞍上,將抓鉤遠遠拋出鉤住地上的路障后,便驅馬往回跑,借助畜力將地面的路障拉開。即便是那些比較沉重的拒馬鹿砦,只要數騎合力,也一樣能將其迅速拖離原本的位置。這種戰術在過去曾被用于登州平亂的戰斗當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次出征福山縣,郭興寧也算做足了功課,還記得帶上了這種比較冷門的作戰工具。
片刻之后,幾十騎人馬便從明軍陣中奔出,沖向海漢陣地前的路障。這些騎兵也不是第一次干這差事了,距離拿捏得也算準確,離路障還有十來丈的時候便開始操縱胯下戰馬減速轉向,同時揚起手中的抓鉤,用力拋向對面的路障。
“把人打下來”在礦區的木制寨墻背后,摩根向由他指揮的狙擊手們下達了開火命令。
這次隨摩根一起北上的狙擊手有大部分還是并未畢業的學員,進駐膠東半島也算是一種歷練。不過即便名義上還是學員,這些人其實也都是從現役軍人中選拔出來的尖子,對于戰陣并不陌生。這次跟著摩根一起來到礦區駐扎的就有近十人,全都部署在了地勢較高的第三道防線上。他們的位置與明軍騎兵的高度落差有十來米,基本能對戰場一覽無余,盡管明軍距離他們有近百米的距離,但已經是處在了狙擊步槍的殺傷半徑之內了。
槍聲次第響起,正試圖破壞路障的明軍騎兵立刻便有幾人應聲從馬背上栽倒下來。既然雙方已經準備好了撕破臉斗一場,摩根也就直接下了狠手,讓手下全瞄著人打,目的就是要挫一挫明軍的銳氣。
眼見有同伴不斷落馬,這些明軍騎兵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混亂,他們并沒有想到對手在這種距離上還能用火銃準確地擊中自己。他們所接到的命令是破壞路障而非與對手隔空對戰,當下多數人便策馬往回跑,試圖盡快撤離戰場,也有人想要嘗試去救助受傷墜馬的同伴,但不可避免地招來了新一輪的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