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南在距離明軍臨時營地大約半里的一處高坡上,用望遠鏡確認了有數名騎手離開了大部隊,各自分頭向西北方向進發。他大致能猜到對方指揮官這么做的目的,是打算向登州城報告警訊順便求援,但明軍這些騎手走的明顯不是同一條路線,想要將其全部截獲可就太難了。
這山區方圓幾十里,要推測大部隊的行軍路線還稍微容易一點,畢竟其軍中還有不少輜重和傷員,對通行條件有一定要求。但這些單獨行動的騎兵可以走的路線就太多了,別說高橋南身邊也就兩百來人,就算再加十倍的人手,也未必能封鎖住所有通向登州城的山路。而高橋南手下并無騎兵,想要趕上對方騎馬的腳程也不太實際,所以他沒有下令去追擊明軍騎手,而是加緊完成對明軍臨時陣地附近區域的控制。
暮色將近,高橋南知道對方在連續作戰之后不太可能再選擇連夜行軍,所以明軍多半會在這里宿營一晚,等到天亮之后再出發。而這對他來說,這就意味著有一整晚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文章,慢慢收拾這支明軍。
高橋南估計這里距離登州大約還有七八十里,其中山區路程大約占一半,出了山區之后,特戰營想要再用之前的方式來襲擊明軍就很難了。而山區之外的友軍是否能趕在前面堵住明軍出山的道路,高橋南也并無半點把握,畢竟距離登州太近,過于招搖的行動很可能會加深與登州官府之間的誤解,而這并不是海漢想要的結果。
明天留給特戰營的行動空間,也就剩下不到四十里的山路了。高橋南認為對方指揮官在反思今天的受挫之后,明天大概不會再一路小心翼翼地慢慢推進了。在山林中拖得越久,他們所要遭受的襲擊次數也會只多不少,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想要脫身的最好辦法應該就是急行出山,盡快離開這個不便防備和展開反擊的環境。
如果對手選擇了這樣的應對策略,高橋南這支隊伍想要將明軍全截留下來肯定是辦不到的,為今之計,只能盡可能對其造成殺傷,如果能活捉或是斃傷其主將最好。高橋南與手下幾名軍官簡短商議之后,決計不等第二天了,連夜就動手,趁著明軍身心俱疲,體能還沒恢復的時候,給予其致命一擊。
午夜時分,高橋南親自帶隊,去摸明軍營地外圍的暗哨。這幾處暗哨在天黑之前部署的時候就被海漢軍用望遠鏡觀察到了位置,所以在黑夜中非但未能起到預警的作用,反倒是成了活靶子。
這幾處暗哨其實選的位置也算用心,都是在幾米高的樹杈上,一是視野相對開闊,二是不易被野獸或敵人上樹偷襲。但高橋南對付這種高處的暗哨自有妙招,派出幾人從不同方向慢慢接近其位置,在接近到十米之內后,不用上樹,其中一人弄出響動引其注意,其他人則直接用弩箭攢射將暗哨解決。
這套摸哨的辦法還是以前錢天敦傳授下來,作為特戰營的一個必修科目一直保留至今,同一個班內的士兵多半都一起訓練過這個套路,倒也無需臨時操練就可配合行動。解決了兩處暗哨之后,便打通了從南邊接近明軍營地的路線。
因為是發動夜襲,高橋南也擔心戰斗打響后場面太亂會誤傷自己人,所以干脆將部下集結到一起,準備由同一個方向發動攻勢。這樣在黑夜之中不至于自亂陣腳,也便于高橋南能統一指揮。
高橋南并不打算與明軍纏斗,這次他所要的效果就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這支明軍,所以全員都使用步槍作戰。不過所有人也都提前上好了刺刀,作好短兵相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