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邊不斷響起的槍聲像催命符一般驅趕著這支明軍在黑夜中向北邊逃竄,有些人慌不擇路,逃進林子里便很快與隊伍脫離,迷失了前進方向。也有人體力透支,跑著跑著就倒地不起了。
郭興寧的運氣也并沒有好到哪里去,因為顧慮會引來追兵,也不敢打起火把照明道路,結果才逃出一里多地,馬蹄就踩進一個土坑把腿給折了。魂不守舍的郭興寧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不過還好有旁邊親兵接著,倒也沒有受傷,只是這匹跟隨他好幾年的坐騎就沒法帶走了。
當下親兵們給郭興寧換了一匹馬騎上繼續前進,結果沒跑多遠又以完全一樣的方式栽了跟頭,運氣真是差了極點。這下子身邊也再沒有備用馬匹,郭興寧只能選擇與手下一起徒步逃命了。
海漢軍在夜間發動的這次突襲非常順利,順利到甚至超出了高橋南的預料,他原本還以為明軍會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但接戰之后發現對方完全沒有戰斗的意圖,幾乎是在發現有敵來襲的同時就已經作出了逃跑的決定。
高橋南還唯恐有詐,沒敢放開去追擊,依然是指揮部隊以火槍陣開路,層層推進,直到把明軍營地掃蕩一空之后,他才發現對方并沒有在營地內外設下什么伏兵,而是真的就這么不管不顧地逃了。高橋南大感后悔,又趕緊帶著部隊繼續追擊。不過他們扮演追兵角色有一個優勢,就是不用再擔心暴露行跡,可以點起火把照亮前行道路,比起摸黑逃命的明軍在行軍速度上會稍快一些。
但黑夜之中也根本就找不到敵軍主將是逃向了哪個方向,高橋南只能從潰兵丟棄的各種武器、物資,來判斷明軍主力的撤退方向,然后朝著這個方向追擊下去。至于能不能由此追到敵軍主將,那就只能全憑運氣了。
這兩伙人一前一后,相隔不過里許,前面逃命的人只要回頭就能看到追兵的火把,也根本不敢停下來,而后面的海漢軍也不肯就此作罷,就這么不依不饒地墜在后面追趕。
逃了快兩個時辰之后,已經筋疲力盡的明軍前面出現了一條五丈多寬的小河,黑夜中也不知道這水有多深多急,最開始慌不擇路跳下去的幾人似乎沒游上對岸就消失在河水里了,跟隨在后的不敢跟著下水,只能等軍官的指令了。不過郭興寧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不憂反喜,他記得從現在這條逃生路線返回登州的途中是有這么一條小河存在,只要沿著河岸往西邊的下游方向走,那邊有不少村子,就會有橋能夠過河。
果然明軍沿著河岸向下游行進了約莫兩里地之后,便找到了一處過河的石橋,所有人都是大喜過望,趕緊踏上了這條逃生通道。郭興寧也是心頭一松,因為根據地圖上的標識,過了這條河往北就全是平原了,而且距離登州城已經不到三十里,可以設法向駐防在附近的明軍示警求援了。
高橋南只遲了片刻便率軍追擊到這里,但明軍部隊已經過河,撒開了腳步往登州城方向去了,這要是再繼續追下去,風險可就要比山區作戰大多了。高橋南雖然不甘,但也知道此時此地不可再冒然追擊下去,只能悻悻收兵。
當然這半天一夜的作戰也并非毫無收獲,除了斃傷明軍過百,還在追擊過程中活捉了大約七八十名戰俘,基本都是在逃跑途中體力不支倒下。也有少數俘虜人員是自覺逃脫無望,為了保命自行從山林中出來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