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窩囊的戰績,上官野知道廖杰是肯定會設法捂蓋子不往上面報,而郭興寧作為指揮官,這次只怕是要倒霉了。看樣子之前送回登州城的那些情報,完全就沒有引起廖杰的足夠重視,否則怎么會敗得如此之快。
海漢人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們對抗明軍的決心和實力,上官野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遵從海漢人的要求,將煙臺山墩臺的駐軍撤回以示配合。他實在不敢確定對手會不會因此制造借口來攻打奇山所城,這種可以規避的風險,還是盡量不要去刺激對手為妙。
至少該偵察的情況,前些日子都已經偵察得差不多了上官野如是安慰自己。
不過上官野萬萬想不到,就在他下令撤回墩臺駐軍的第二天,便有一支龐大的船隊不聲不響地離開了芝罘灣,朝東北方駛去。
鄭凡一時有些反應不過來“兄長剛才不是說過,要設法將海漢人逐出登州,這為何又要與其談判”
陳鐘盛道“那福山縣如今已落入海漢掌控,廖杰那幫人要開了春之后才會行動,中間這幾個月總得想點辦法穩住海漢人才行。要是他們真在登州作亂,你老哥我第一個就要倒霉”
鄭凡一想也是有理,便接著問道“那若是海漢人提出一些非分的條件,比如說福山銅礦的歸屬,又當如何處理”
陳鐘盛猶豫片刻后才應道“你可用私人名義與其探討合作可能,但不可代替官府對其作出任何承諾”
鄭凡一聽就明白了,陳鐘盛這是想一邊穩住海漢人,一邊給未來翻臉留下伏筆。讓他去以私人名義穩住海漢人,等以后時機成熟,一紙公文就可堂而皇之地宣布將銅礦收歸國有。當然了,這次的公文發出去之后根本沒奏效,下次這種措施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最后還是得看明軍的表現是不是給力了。
但這種事情要具體操辦起來,也不是陳鐘盛說說那么容易。上頭動動嘴,下頭跑斷腿,要辦好這事可不光是跑斷腿了,還得跨海去東江鎮跟那邊已經不太受大明約束的明軍打交道,甚至后續還需與海漢人接觸。這些事情牽連太大,鄭凡也不可能放心交給手下人去操辦,只能自己親自出馬了。
換個人大概還有撂挑子不干的機會,大不了前面扔進去的錢就當打水漂了。但鄭凡沒有選擇的余地,他能在登州混得風生水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大舅子陳鐘盛這個知府當靠山。要是登州因為海漢人的到來而再次陷入大亂,讓陳鐘盛的官位受到影響,那他鄭凡今后也別想再輕輕松松地把控各種生意資源。
當然了,鄭凡并不算是目前登州城內處境最艱難的人,剛吃了一場敗仗的登州駐軍上下,現在還得為收拾這個爛攤子而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