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卑職愿出八千兩”郭興寧心知事關自己前途,也不敢再繼續摳門,只能咬咬牙加了碼。
廖杰斥道“如此小家子氣,何以成就大事這樣吧,你出一萬兩,剩下的部分,本官想辦法從都司下撥的軍費中慢慢扣出來。你先將屬下安撫好,莫要讓事情鬧得不可收拾。至于其他的,我們再從長計議”
這話讓郭興寧的心態再次爆炸,默默在心中給廖杰來了個素質十連發。他要拿出這筆錢不止得掏干自己的全部家底,而且還要另行舉債才行。至于廖杰所說剩下部分的解決方案,郭興寧現在也很難相信了,他認為廖杰的說辭只是要逼迫自己掏錢封口,先把戰敗的事情捂住,免得被上面追究責任,并沒有真的打算再另行花錢,重新組建由自己指揮的這支部隊。
當初廖杰決定出兵去福山縣以武力手段驅逐海漢人,郭興寧并不完全贊同這個方案,但最后還是不得不遵照命令去執行。之后戰敗這個結果,郭興寧認為自己雖有臨陣指揮失責,但提出這個行動方案的廖杰也同樣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然而從廖杰時候的反應來看,除了想要盡力捂蓋子減小戰敗的負面影響,并沒有任何打算要一同承擔責任的表現。
郭興寧覺得雖然廖杰目前還沒有把自己當作一顆棄子,但很顯然這次的戰敗已經讓廖杰對自己的信任大打折扣,甚至不愿意拿出太多的資源來扶持自己東山再起了。如果再悲觀一些,郭興寧認為明年開春之后對付海漢人的行動,很大概率也不會再有參與其中的機會了。而可悲的是他現在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反抗這種看似不公的待遇,還不得不按照廖杰的吩咐去做,畢竟他要想保住自己的官職,就離不了廖杰所的庇護。
相較于戰敗之后陷入完全被動的登州官府,海漢目前的處境就堪稱輕松了。在擊潰來襲的明軍之后,海漢也沒有刻意隱藏消息,福山縣城和奇山千戶所都先后知道了登州來的一支明軍在縣內吃了大虧,已經灰溜溜地撤回去了。
因為登州府先前發了公文,所以福山縣衙和奇山所也都清楚這支明軍來本地的目的就是為了驅逐海漢人,然而結果卻是讓地方官員們大失所望,登州來的明軍非但沒能把海漢逐離此地,反倒是狠狠一腳踢在了鐵板上,把自己給弄瘸了。
事后海漢派人帶了話給知縣張普成,讓他放寬心,海漢與登州明軍的沖突不會影響到縣城的安定局面當然前提是福山縣衙不要自己加戲參與其中。張普成收到這個消息,總算是將提到喉嚨的心又放回了肚子里,他原本擔心沖突激化之后海漢就會搶占縣城作為據點來對抗明軍,但現在從實際的交戰結果來看,明軍甚至連海漢在野外剛開始建設的礦區都拿不下來,雙方戰力的差距之大,讓海漢根本就用不著把戰場擺到福山縣城來解決問題。
雖然這種結果可以暫時保全縣城的安全,但也不免讓張普成感到一絲悲哀,福山縣城的平安無事并不是因為得到了明軍的保護,而是海漢人不打算費這個事而已。而縣城之外的世界,已經不是自己這個知縣所能做主的對象了。
奇山所城里的上官野和馮飛也同樣收到了海漢托人送來的招呼,只要奇山所不主動惹事,那么雙方仍然可以和平共處下去。不過今后奇山所凡有百人以上出動的行動,須得先向海漢知會一聲,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此外海漢還希望奇山所能放棄位于芝罘灣南岸的煙臺山墩臺,撤走駐防該地的明軍。
對于這樣看似建議,實則是不容辯駁的通知,上官野和馮飛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奇山所的駐軍兵力還不如這次栽在海漢手上那支明軍,想動手自然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夠不夠。
上官野心驚之余,也不免聯想到郭興寧現在的處境。廖杰事前就派人送來密令,要他擇機配合郭興寧在福山縣的行動,比如說趁著海漢人應付郭興寧的時候,帶兵攻入芝罘島。不過這種紙上談兵的作戰方案完全就沒有實施的機會,奇山所這邊甚至還沒得到明軍進入福山縣境內的消息,那邊郭興寧部就已經戰敗潰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