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官員極少會有機會去往瓊州島,關于海漢的信息,的確有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各種傳聞,真正的第一手資料并不多。曲余同給海漢的這一通洗白還是分析得有條有理,王畿也聽得微微頷首道“你繼續接著說。”
曲余同道“海漢人既然不是存心要來打仗的,那他們不管口頭上如何強硬,所提的條件如何苛刻,必然還是會留下讓步的空間。這大火案的兇手,我們可以慢慢查辦抓捕,海漢人索要的賠款,我們也可以用庫銀不足的名義先拖著,只需先把第三件事落實,表明一下誠意,他們就會退兵,這難道還不算是一種讓步嗎”
劉峰在旁邊接話道“曲大人,你剛才也說了,海漢人要求把協議內容白紙黑字寫下來,日后他們以此為要挾,又當如何”
曲余同面不改色地應道“此事好辦,只需在協議上做點小文章,不寫明這兩條的兌現時間便是。”
劉峰嗤笑道“海漢人出了名的精明,他們會注意不到這種細節之處”
曲余同道“下官以為他們即便注意到了,也不會再特地挑出來說事。劉大人可能沒有留意到,不想打仗的其實不止是我們這邊,海漢人也是一樣。只不過當下這種對峙局面繼續拖延下去,我們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被動,而他們卻沒有這么多的顧忌。”
王畿此時已經聽懂了曲余同的觀點,開口替他總結道“你的意思是,海漢人只是以此示威,現在想要一個體面的結束方式,然后就離開杭州灣”
曲余同點頭應道“大人果然明鑒,下官以為海漢人只是想拿些實際的好處回去,能向其國民有所交代。而哪些好處能得到,哪些好處不可能從我們手中得到,他們其實是心里有數的,而且也在此之前的溝通中有所透露。只是杭州城的各位大人們少于有跟海漢人打交道的機會,對他們的行事風格不甚了解,所以才會讓對峙的局面持續至今。”
王畿沉吟道“那若是要與海漢簽署這停戰協議,你認為由誰出面比較合適”
曲余同聽王畿這么疑問,便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大半,當下躬身作揖道“大人為浙江之首,自然是由大人親自出面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