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嚴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豎著耳朵聽旁邊這伙浙商聊生意經。因為口音差異的問題,他其實只能聽懂其中五六分內容,剩下的就靠半蒙半猜來理解。聽了這些商人的討論,他也意識到海漢所策劃的這場大戲可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這些商人的選擇。這些小商人尚且有如此熱情,那些手中握有資源,背后靠山強大的大商家,得到消息只會比這些人更早更為全面,只怕早就已經在暗中規劃要如何從中分一杯羹了。
潘嚴吃完飯付了賬,摸著吃得圓滾滾的肚子走出了酒樓。雖然海漢軍中伙食也不差,不過油水肯定是不如酒樓里的菜用得足,這一頓也是吃得心滿意足,算是完成了他品嘗地道江南美食的小小心愿。
時間尚早,潘嚴決定在城里四處轉轉,剛才聽了這桌商人的議論,他倒是想去看看城中商鋪有哪些海漢商品出售。在這次行動之前,他在舟山島看過海漢向大明出口的主要商品,大致還有些印象。
很快潘嚴就在沿街店鋪中發現了各種產自海漢的商品,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自然是各種玻璃制品,其中最受民眾關注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玻璃鏡。相比前幾年供貨量不足的時候,如今海漢的貨源已經能夠送抵杭州灣外的舟山定海港,玻璃鏡價格也因此已經降到了普通民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當然了,這只是小尺寸玻璃鏡的價格,面積較大的玻璃鏡價格依然還是居高不下。大部分人購買的都是尺寸比較小、售價較為便宜的化妝鏡,也只有那些不差錢的達官貴人,才有財力花幾百上千兩銀子買一面半身玻璃鏡。
除此之外,透明的平板玻璃也是頗受有錢人家喜歡使用的建材,將家中書房的窗戶紙和明瓦換成更為透亮的玻璃來增加屋內的采光,已經是杭州本地有錢人家的一種新興風尚。潘嚴在舟山島上參觀過已經開始試運行的玻璃作坊,對于海漢所掌握的這些稀奇古怪的制造技術也是十分佩服,等當地的玻璃作坊運作起來之后,就可以就近向浙江市場大批供貨了。屆時玻璃制品的價格還將進一步下降,這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民眾成為海漢商品的使用者。
不過潘嚴并無在浙江置產長住的打算,他知道自己培訓結束之后就會回到遼東,前往東江鎮效力,所以這些玻璃制品對他而言也就是看看稀奇,并沒有多大的消費欲望。
潘嚴從賣玻璃鏡的店鋪出來,見隔壁是一間書店,他曾在舟山島見過海漢自行印刷的書籍,比如陸軍訓練綱要、航海技能等等,據說也會印制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典籍出口到大明,當下便決定進到店里看看有沒有產自海漢的書籍出售。
這個時代的書店很多都是前店后廠,即制稿、定版、雕刻、制版、印刷、出售都是在店內一條龍完成。而雕版書籍的制作成本在雕工、紙張原料等方面相差不大,利潤主要就視印制數量而定了,印得越多自然成本越低,但印多了之后也未必就能迅速售清回收成本。也有少量實力較強的書商會制作銅活字或木活字來印刷書籍,降低制版的人工成本和所需時間,不過這種級別的書商數量極少,一省之地可能也就兩三家而已。
這些成本相對更低的書籍除了在自家店鋪出售之外,也會批發給其他小書商出售,而對于活字印刷已經玩得非常純熟的海漢似乎也在從事這個行當,據說目前在浙江的書籍市場上已占據了不小的份額。
潘嚴進店之后,當下便有伙計過來招呼他。潘嚴也不想浪費時間去拐彎抹角地打聽,而是直接開口問道“你這店里,可有海漢印的書”
那伙計居然對此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訝,立刻便應道“這位老爺是問對地方了,本店今日一早才新到了一批海漢出的書,印刷精美,價格公道,老爺這邊請”
潘嚴隨他的指引來到一排書架面前,見上面所擺放的書籍都是市面上最常見的經史子集,隨手抽出一本翻看,果然是熟悉的紙張和字體。與市面上常見的同類書籍相比,紙張更為白皙光滑,字跡也更加清晰,充分體現出了海漢在造紙和印刷技術方面的領先。
書店伙計在旁邊介紹,這些海漢書籍的價格比市面上的同類書籍低了足有兩成,可以算得上是質優價廉,非常受到讀書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