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山目不暇接地邊走邊看,跟隨隊伍走到了一處外形如同衙門一樣的地方,不過那大門上方掛著的牌匾上卻是寫著“三亞港火車站”幾個大字,韓正山猜測此地便是乘坐“火車”的地方了。帶隊的警官去買了票,然后分發給眾人,口中叮囑道“待會兒上車的時候,便把這車票交給門口驗票的人,莫要擁擠,排隊上車。今后你們要乘坐這火車,便都是如此操作。”
韓正山接過車票,見這小紙片上面只印有“單人單次乘坐”的字樣,也沒什么出奇的地方。不過視野范圍內卻沒看到哪里有車,只是在旁邊的石子路上有兩條看似鐵制的軌道鋪設在枕木上,向兩邊一直延伸到視野盡頭,也不知通向何處。而旁邊已經有數十人在候車,都站在地面上所劃出的黃線之內,看起來倒是秩序井然的樣子。
韓正山曾在舟山苦役營里見過類似的軌道,由畜力拖動的板車便是在這種鐵制軌道上運輸石材和囚犯們敲碎的石子。不過那種軌道可比眼前所見的袖珍多了,韓正山看這軌道幾乎有自己小腿一般粗細,不禁感嘆海漢修這軌道的投入之大,光這精鐵就不知要用去多少。而且這“火車”體積不知有多大,才裝得下如此之多的人,亦或是分乘數輛車才行。
韓正山正胡思亂想的時候,遠處傳來汽笛鳴叫之聲,將他從思緒中喚回現實。他側頭去看發聲處,只見有冒著白煙一團黑乎乎的東西正沿著軌道駛來,老遠便能感受到這東西行進時帶給地面的振顫感。火車緩緩駛進車站之后,韓正山才將這個大家伙的真身看明白,通體都是黑鐵所制,下面有兩排碩大的車輪架在軌道上,但前后卻并無馱馬或其他牲畜拖拽,也不知這么大的鐵家伙是如何在軌道上跑起來的。而其后拖著數節連接成一串的車廂,便是乘客們的位置了。
韓正山還沒琢磨明白這火車的運行原理,隊伍便開始登車了,果然在車門處有一人將他們的車票一一收走。韓正山進車廂尋個位子坐下來,忍不住向帶隊警官問道“為何這車錢不由這車夫直接收取,卻要多一道手續,印成車票來賣”
警官應道“這還不簡單,一是避免收錢的人貪污,沒票就上不了車,收錢的人必須給票,只要統計賣了多少票就知道收了多少錢。二來是便于統計客流,調整火車班次。第三個原因是縮短上車耗費的時間,你想若是在車門處排隊挨個收錢,這得多耽擱多少工夫”
韓正山一琢磨的確是有道理,這制度倒是考慮極為周全,當下又問道“那為何這叫做火車在下觀其外面并無牛馬拖拽,又是如何做到自動行進”
警官應道“這你可考到我了,我也只知道這火車是燒煤的,因而得名火車。至于如何自動行進,那便是首長們才知道的機密了。”
說話間這火車已經吭哧吭哧地重新開動起來,韓正山看著車廂外逐步向后退去的景物,這才確信自己真的是在前行。他雖然完全不懂這東西的運行原理是什么,但卻立刻聯想到了其可怕的功用這東西要是用來運送軍隊,豈不是一日千里
不過轉念一想,他就發現自己遺漏了一個重要的條件,這玩意兒顯然只能在鋪設的軌道上行進,而這種軌道的修建肯定得需要經年累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想靠這個來運輸軍隊去戰場怕是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