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韓正山的心情又莫名地輕松了少許,覺得這火車雖然運力驚人,但終究還是受限頗多,又要修路又要燒煤,哪怕是富如海漢也不可能將其修到大明境內去。東西是好東西,但用途好像也就這么回事了。
以韓正山的見識,當然不能那么快就明白火車這種交通工具對工業發展和社會變革所具備的重大意義,不過由此所帶來的便捷交通是顯而易見的,哪怕他是初次乘坐火車,也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大眾交通工具對于提升民眾出行效率的顯著作用。
不過韓正山的第一次乘坐體驗很快就結束了,不久之后抵達勝利堡車站,帶隊警官便招呼眾人下車,在站臺上集合清點人數之后,才帶著他們出站,前往車站旁邊的警察司報到。
出站之后,韓正山的目光立刻被寬闊的勝利廣場和遠處的勝利堡所吸引,雖然看起來僅僅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城堡,但看到城頭上滿是迎風招展的海漢雙色旗和外圍的護城河,韓正山也能大致猜到這是一處重要的所在。
韓正山看了看手里的錘子,樣式、大小、份量都與自己在舟山苦役營中使用過的錘子一模一樣,看來也是這個差事標配的制式裝備了。自己在舟山敲了一個月的石頭,還以為南下之后就脫離苦海了,沒想到走了幾千里海路之后還是得繼續做這枯燥乏味的勞動任務。
抱怨歸抱怨,為了自己能吃飽穿暖,為了寶貴的勞動積分,韓正山也只能先選擇屈服,老老實實坐到地上開始叮叮當當地敲起來。好在這移民營的勞動強度要比苦役營小了不少,像韓正山這樣經過“錘煉”的人倒是覺得還挺輕松的。
按照工頭的說法,這是讓等候分配期間的移民能有點事情做,移民現在所享受的生活條件可不是白給的,人人都得做事,以勞動來補償他們所得到的優厚待遇。這樣的安排當然也無可厚非,畢竟要養著這么數以千計的移民,每天的吃住花銷都是一個巨大的數目,海漢就算有金山銀山,也不會奢侈到不求回報地供養他們。
從各地被移民船打包運來這里的人幾乎都是跟韓正山一樣一貧如洗,當下只能靠著出賣勞動力來維生,對于這樣的安排除了無條件的服從之外,很難再生出對抗之心。畢竟現在衣食住行都得仰仗海漢官府,寄人籬下也就只能乖乖聽話了。
當然在這些移民中也有一些幸運兒,憑借著自己的技能或出身,成為了首批被挑走的人員。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一技之長的匠人或手工藝者,哪怕是只會編個簸箕籮筐的入門篾匠,也是優先獲得分配的對象。還有一些人原本出身明軍,被俘之后便投了海漢,如今也成了海漢軍征召入伍的對象。聽說只要入伍便可立刻獲得海漢國國籍,省去漫長的考察期和申請手續,包括韓正山在內的很多人都不禁心生羨慕。
移民們在此之前已經通過民政干部的宣講初步了解了海漢國民與非國民的待遇差異,自然也明白想在海漢國長期生活下去,取得國籍就是第一個需要達成的目標。而對于新移民而言,可能要為此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而這些人只要入伍就能入籍,這樣的待遇就連韓正山也不禁有一絲參軍的心動。在他眼中海漢軍罕有敵手,參軍入伍似乎也不是風險特別大的行當,而且聽說海漢軍軍餉頗豐,肯定要比自己今后敲石子的收入高得多了。不過沒等韓正山想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便有民政干部傳他到營地管理處單獨談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