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將要派往各殖民地接管民政事務的官員都是穿越者,但治理地方比較有經驗的一批人,目前都各自有穩定的崗位,想抽調這些人不免就會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麻煩,比如三亞的周恒行,儋州的張新,海口的邱元,昌化的喬志亞,廣東的馬力科,香港的游益漢等人,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人選補位。所以寧崎在列出人選之后,也就只有逐個將這些有經驗的地方官劃掉,退而求其次另外選人。
如今已經是穿越集團來到這個時空的第八個年頭,當初在榆林灣登陸的四百多號人,仍有很多人在這八年中沒有離開過三亞或者海南島。其中自然是有一些人壓根就沒有太大的個人野心,能夠在三亞舒舒服服當個土皇帝,享受自由自在,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滿足了。而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工作崗位的原因,在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之前,只能以海南島為根據地,沒辦法去到太遠的地方,比如蒙賀這種從事it行業的,穿越后負責維護勝利堡大數據庫的技術人員,就一天都不能離開三亞,只能在這地方守著。
還有一些沒有走出去的人,只能說是因為時運未至,錯過了幾次大的外派機遇之后,就只能在本地的工作崗位上待著了。有這種境遇的人在穿越集團中為數不少,譚舉任就是其中之一。
譚舉任是廣東人,也是穿越行動籌備期最早到廣州報到的人員之一。不過因為他當時年紀才二十出頭,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個人技能,所以在穿越之后并沒有立刻被執委會委以重任,而是將他留在了勝利港,在民政和商務兩個部門兼差做事。因為陰差陽錯失去了早期的幾次外派機會,譚舉任便一直留在三亞這邊效力。
當然了,雖然失去了早期搶占山頭的機會,留在三亞任職倒也不見得是壞事,除了生活上時時處處都能享受到的巨大便利之外,在這里可以更方便地接觸到高層,對于各種政治風向的把控也會比身處外地的官員清楚得多。八年下來,譚舉任的工作資歷已經刷得差不多,所欠缺的也就是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了。
穿越眾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大的權力和上升空間,最有效的莫過于兩條路,一是成為某個部門的領導或是技術領域獨當一面的人物,而譚舉任的狀況顯然不太符合這樣的路線,所以他只能選擇第二條路,那就是外放到三亞之外的地方去擔任地方官。
但海漢疆域雖大,地方行政一把手的位置卻比較有限,如果不算海南島本地,那么分布在海外的殖民地加上駐大明辦事處,一共也就二十來個地方。而這些地方要嘛早就有人占著位子,要嘛就是處于軍管狀態,根本就沒位子,所以這第二條路,也不是隨時都能走得通。
譚舉任長期在勝利堡工作,對穿越眾內部的升遷調任看得多了,也很清楚自己的上升通道還欠缺“執政地方”這把梯子才能繼續往上走,只是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他也只能耐心地等待時機出現。直到去年年底執委會高層開始重新討論南海殖民地的發展問題,譚舉任聽到這消息就知道自己的等候多時的機會終于要出現了。
海漢在南海的諸多殖民地中,還有好幾處地方仍是處于軍方的管理之下,但這些地方遲早要軍政分開,將地方事務交還給行政單位來管理。而按照海漢一貫的行事原則,海外殖民地的行政一把手肯定要由穿越者來擔任,過去是駐軍長官兼任,而今后這個職位就要交出來委任給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