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眾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大的權力和上升空間,最有效的莫過于兩條路,一是成為某個部門的領導或是技術領域獨當一面的人物,而譚舉任的狀況顯然不太符合這樣的路線,所以他只能選擇第二條路,那就是外放到三亞之外的地方去擔任地方官。
但海漢疆域雖大,地方行政一把手的位置卻比較有限,如果不算海南島本地,那么分布在海外的殖民地加上駐大明辦事處,一共也就二十來個地方。而這些地方要嘛早就有人占著位子,要嘛就是處于軍管狀態,根本就沒位子,所以這第二條路,也不是隨時都能走得通。
譚舉任長期在勝利堡工作,對穿越眾內部的升遷調任看得多了,也很清楚自己的上升通道還欠缺“執政地方”這把梯子才能繼續往上走,只是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他也只能耐心地等待時機出現。直到去年年底執委會高層開始重新討論南海殖民地的發展問題,譚舉任聽到這消息就知道自己的等候多時的機會終于要出現了。
海漢在南海的諸多殖民地中,還有好幾處地方仍是處于軍方的管理之下,但這些地方遲早要軍政分開,將地方事務交還給行政單位來管理。而按照海漢一貫的行事原則,海外殖民地的行政一把手肯定要由穿越者來擔任,過去是駐軍長官兼任,而今后這個職位就要交出來委任給新人了。
海漢對外派人員的選拔都是本著主動報名加執委會指派的雙重操作模式,譚舉任自知人微言輕,個人影響力有限,要指望執委會直接指派自己外放任職是不太現實的事,所以他就選擇了主動報名,先確保自己有進入選拔名單的資格。
這次譚舉任沒有再像以前一樣錯失機會,很快寧崎便找他進行了單獨談話,確認他的決心和分配意向。譚舉任自知機會難得,便主動提出要去最艱苦偏遠的地方履職。這也是外放官員刷資歷和功勛最快的途徑,待夠兩三年之后,或許就能迎來更大的提拔了。譚舉任正當壯年,這點時間也等得起,只要好好表現,今后未必沒有機會進入部委乃至更高的權力機構任職。
在綜合考量了候選人的個人狀況和殖民地的實際需求之后,譚舉任終于如愿以償,被列入了這次南下的官員名單當中。等到開春,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到位之后,他便要隨船隊南下,前往南海某地擔任行政主官。
譚舉任得到通知之后也是大喜過望,不過在執委會正式公布人選名單之前,他還是必須得保持低調,以免出現節外生枝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