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山上船之后,發現這趟差事的居住條件要比當初來三亞的時候好了很多,不用在跟移民們擠在甲板下的船艙里,而是可以與其他干部一同享受甲板上的高級隔艙。當然了,這種高級隔艙也只是相對于甲板下的通艙吊床而言,實際上仍然是八人一間狹窄的艙室,靠著兩側艙壁放下四張雙人床之后,就只剩下中間大約兩尺寬的狹窄過道了。
哪怕只是細微的生活條件改善,韓正山也能從中感覺到地位所帶來的待遇差異,這讓他對于這次離開三亞南下的憂慮又稍稍減緩了一些。雖然不能留在三亞發展似乎是一個遺憾,但想想由此所能換來的權力和地位,韓正山認為為此作出一點小小的犧牲也是值得的。他在來海漢之前已經習慣了手里握有特權的生活,現在要讓他重新回到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態,一是難以適應,二是心中也有不甘,既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自然是要抱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念頭,南下去殖民地搏一把前途了。
該裝船的各種貨物補給在前幾天就已經陸續完成了裝船,所有人員登船之后,碼頭上的水手便開始解開固定船只的纜繩,讓帆船緩緩駛離岸邊。數十艘移民船、貨船和綜合補給船組成的龐大船隊魚貫駛出,繞過鹿回頭角之后,與從勝利港駛出的海軍艦隊會合,然后一同向南方海域進發。
在三亞西南大約一百五十海里開外,便是此次南下船隊的第一站,位于安南國東海岸中部的商業貿易港峴港。船隊將在當地稍做停留,卸下三亞運往當地出售的貨物,并運走產自附近秋盆河平原的一批糧食。
韓正山這次沒有再像來三亞時那樣被禁止離開船艙,只要船長沒發出禁令,他們這些南下干部都可以自行在甲板上活動,甚至還可以去駕駛艙看看船長是怎么根據海圖來判明前進的方向。
韓正山所在的這條移民船已經在三亞與南海之間跑過七八次來回,船長丁旭是五年前從安南黑土港入籍的歸化民,不過如今已經滿口海漢官話,根本就看不出他與漢人有什么區別了。對于這些出海經驗并不算豐富的乘客,這名船長還是顯得比較有耐心,不緊不慢地向他們講解一些粗淺的航海知識。
韓正山一開始還只是當消遣來聽,但多聽了一陣之后,便逐漸留意到了更多的信息。聽這船長所說,海漢國在南海所控制的區域之大,似乎還要勝過在大明海岸線上的控制范圍。不過因為南海的人口遠遠不及大明,海漢在當地所能召到的勞動力極為有限,因此這些地方的建設發展主要還得依靠外來移民實施。海漢大費周章從海南島組織移民,千里迢迢把人運到南方,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得已的原因。
當然了,更復雜的政治、軍事方面的考量,韓正山不懂,這位船長也同樣不懂,所以他們能夠認知到的原因,相對還是比較淺顯的。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認識到海漢的強大,畢竟這種長距離的海上移民活動,韓正山以前可真的是沒有見識過,他唯一聽聞過類似的事件,大概還要上溯到秦始皇派徐福帶著童男童女渡海去找神仙那事了。
雖然三亞與峴港的直線航程僅有一百五十海里,但龐大的船隊行進速度只保持在五到七節左右,因此完成這段航程也得需要至少一天半左右的時間。韓正山倒是乘著這個機會,好好觀察了一下船隊中擔任護航任務的海漢戰船。
他在杭州城頭曾遠遠看過海漢戰船,從浙江南下的時候也曾在舟山定海港,澎湖馬公港等地看過停靠在碼頭上的戰船,但這次南下卻是有半支艦隊的編制擔任護航任務,在海上看到這些海漢戰船靈動威武,劈波斬浪的身姿,與那停在港口的模樣又大不相同了。海漢號稱南海無敵,一多半的底氣就是來自于這支強大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