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斯眼珠子轉了轉,點點頭道“既然韓主任說沒有牽連,那就當是沒有了吧”
很顯然他并不相信韓正山的推脫,明明已經說了當時在城中,又怎么可能跟城外的海漢大軍毫無關系只是馬庫斯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這韓主任當時尚在海漢的敵對陣營中,根本就沒想過要為海漢效力這種事。按照馬庫斯的理解,既然韓正山當時可能是在為安全部這種神秘部門效力,那自然不便對外透露太多,推脫也是理所當然的反應。
韓正山當然也能看出馬庫斯的想法,但他自知此事不可細說,說多錯多,自己以前的大明捕頭身份在這地方可沒什么用,反倒是有可能敗掉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一點好感,當下便也不多作辯解,心中盤算等以后有合適的機會,再向馬庫斯澄清此事。
韓正山知道海漢報紙的輿論導向可不會把大明塑造成高高在上的宗主國,而海漢也并非附庸大明的番邦小國。類似之前發生在浙江的武裝沖突,還有在山東展開的軍事行動,海漢報紙都是聲稱這些行動是在當地官府的請求之下展開的,海漢只是看在友邦的面子上,出力幫助大明解決地方上的麻煩那而已。雖然說得比較婉轉,但“優越感”三個字早就躍然于紙面之上了。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之下,韓正山可不敢冒然發表任何于海漢形象不利的言論,哪怕他早就肯定杭州城外的大火案另有貓膩,海漢陳兵杭州灣也不見得安了什么好心,但這些事情終究都已經過去了,再追究其中真相也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報紙上怎么說就怎么信吧”韓正山也只能以這樣的心態來安慰自己,畢竟現在自己的身份已經不是杭州捕頭,而是海漢殖民地的治安官了,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只是自尋煩惱而已。
至于海漢因此次行動從浙江官府手中獲得的通商權,對于這些軍人們而言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義。這種時候宣傳干事的作用就要充分發揮出來了,由他來講解通商權將帶給海漢的實際好處。
“有了通商權,我國出產的各種貨物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在浙江境內發賣,我國國民也可以用經商名義進入浙江境內。各位,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派出軍隊,就能通過經濟和文化的手段對當地進行改造,讓當地環境能夠適應海漢的需要”
臺上的宣傳干事說得唾沫橫飛,到激動處還忍不住揮舞了幾下手臂,以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情緒。這樣的演說極有煽動力,韓正山能感受到身邊的這些軍人對此反應也很強烈,哪怕他們可能并不是完全理解了通商權的意義,但也能從宣講干事的解讀中確認國家的強大。
大明,這個遠東地區的巨無霸,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一點地被海漢蠶食。但韓正山認為大明估計很少會有人留心到這種趨勢,特別是那些非沿海地帶的朝廷高官們,心思估計都用在了處理北方的內憂外患上,大概更是察覺不到海漢的發展勢頭。這當然也沒什么稀奇,畢竟在海漢兵臨城下之前,韓正山也從不認為海漢真的會成為大明的威脅,在他眼里這不過是一群特別有錢的武裝海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