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他現在不會仍是這么粗淺的看法,對海漢了解越多,就越是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這個國家掩飾不住的對外擴張野心。經商也好,駐軍也罷,其實都是在為其對外擴張的目的服務,過去站在對立陣營有很多看不明白的舉動,如今都是一目了然。
海漢不惜冒著戰爭風險進犯杭州,一番相持之后,最終卻是虎頭蛇尾地退了兵,戰前提出的諸多要求也只有浙江通商權一項得到了官府的兌現,這在當時的韓正山看來完全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動作,海漢人既然已經獅子大開口了,就完全可以在戰局占優的形勢下索取更多,但最后居然是這樣草草收場,也就難怪浙江官場上有許多高官在事后都連呼慶幸,認為海漢人重利輕義,只要給些好處也就不成氣候了。
但韓正山從海漢陣營中所得到的信息卻并非如此,當時駐浙海漢軍隊的所有行動,其真實的目的似乎就在于取得這個通商權,而非大火案的兇手,或是其他割地賠款之類的要求。浙江官府自認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揀了個大便宜,幾乎沒有作過多的討價還價就與海漢簽署了通商協議,殊不知這才是海漢的真正目的所在。
海漢人要如何通過經濟和文化手段來改變浙江,韓正山不懂也想不出來,他畢竟只是個管治安的捕頭,眼光見識都比較有限,想象不到那些高端的操作手法。但從浙江一路南下,他已經可以完全確認,海漢的這套改造手段是相當管用的,福廣兩地很多地方都已經進入了海漢的間接控制,甚至影響力已經不比地方官府差多少。至于海南島就更不用說了,就他的經歷而言,那里連堅持“瓊州島”這個舊稱的人都不多了,儼然已經是海漢國的腹地所在。
報紙讀完,馬庫斯宣布散場,韓正山卻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沉思。馬庫斯招呼他兩聲之后,這才回過神來,一轉頭發現場中也就剩下他們兩人,士兵們都已經回宿舍休息去了。
“韓主任是對剛才的宣講有什么想法嗎”馬庫斯好奇地問道。
“感覺受益頗多。”韓正山不好直說自己心中感慨,只能先隨口唬弄一句。
馬庫斯嘆道“是啊,聽說錢天敦大將軍的部隊在北方征戰不休,但我們這邊卻是閑到不行,真想向首長請命,調到北方去參加戰斗”
韓正山看了一眼馬庫斯,心道你這膀粗腰圓的身板,倒的確很適合上陣搏殺,但轉念一想海漢軍裝備的幾乎全是火槍火炮,哪還需得著面對面的近身搏殺,當下忍不住問道“你都沒有真正踏入過戰場,難道就不害怕嗎”
馬庫斯正色道“首長經常教育我們,若是在戰場上為國捐軀,那便是海漢的大英雄,世代受香火供奉,萬人傳頌。我為國征戰,有何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