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瓔休沐回家,正見到來家中拜訪的歐陽夫婦。
丁夫人同孫女介紹,“這是你歐陽伯母,以前歐陽相爺跟你祖父同閣為臣,咱們兩家便交好的。”
丁瓔行禮見過長輩。歐陽太太見她相貌秀美氣韻端莊,心下便十分喜歡,忍不住挽了丁瓔的手稱贊,“上次見面還是阿瓔牙牙學語的時候,一轉眼,阿瓔都這么大了。真是大姑娘了。”
“哎,這孩子”歐陽太太贊嘆不已,與丁太太道,“不怕妹妹惱,阿瓔比你當年還要出挑幾分。”
丁太太笑的見牙不見眼,“阿瓔不大像我,眉眼更像我們老太太。”
丁夫人與孫女道,“你這位歐陽伯母,家里五個兒子,平生最盼閨女,見誰家閨女都愛的了不得。”
歐陽太太笑,“這是實話。哎,我一回家就是滿屋子小子,真是做夢都想身邊兒有個軟糯秀美的閨女才好。”
歐陽家與丁家的確稱得上頗有淵源,非但有上輩人同朝為官的緣分,當年丁相是春闈主考官,歐陽大人還得喚丁相一聲座師。
如今歐陽大人來帝都任職,自然要來丁家拜訪。
男人那邊說的便是旅途風物,衙門趣事了。
丁歡與歐陽家的三個兒子在邊兒上陪坐,聽長輩們說話。
歐陽大人道,“大郎夫妻帶著孩兒們外放,二郎我留他在芙蓉書院讀書,三四五郎還小,聽聞阿歡也在官學讀書,丁叔叔你都在官學任教,官學氣象定非比從前,我想也讓他們去考一考。”
丁相道,“那就要等秋招了。”官學原本一年只招一次學生,因辦學出色,許多中途來帝都就任的官員也有子嗣入學要求,官學招生便改為一年兩次。
歐陽大人不愿孩子在家耽誤,問,“這能否提前入學旁聽”
丁相道,“明日有我的課,我幫你問一問公主。官學規矩非常嚴,有時陛下說情都不大好使。”
自打來了帝都,又因接掌的是國子監,歐陽大人頗聽了兩耳朵公主殿下的豐功偉績。他只那日街邊偶遇了一次公主,除了膽大活潑,尚未看出有何奇異之處。
聽丁相這樣講,歐陽大人驚奇,“還有這樣的事”
丁歡在官學讀書,對此事知道的頗為清楚,“歐陽伯伯,是真的。鎮北將軍家的公子要進官學,也是得先考過。聽說陛下原是直接令鄭家公子進官學的,公主聽到不依,說陛下壞了規矩,必得考試才能進。礙著陛下的面子,未令鄭家公子等到第二年的春招,讓館長單獨考較過,成績合格才讓他們進的。”
歐陽三郎很懂事,“咱們家可沒鄭家的權勢,丁爺爺,我們等秋天的入學試也無妨的。”
歐陽四五郎在邊兒上點頭,他們自小跟著父親在外任,也聽聞過鄭家的名聲。
連鄭家這樣的顯赫人家,陛下親自走后門,都只走了一半,他們家斷不敢與鄭家比的。
歐陽大人也覺這事輕率,不應令恩師為難。丁相倒不介意,笑道,“問一問又無妨。剛沒一口應你,就是這緣故。公主做素向有章程,雖說少了便利,可官學能有當下聲勢,也多賴公主章程清明。”
丁相道,“你既接掌國子監,國子監的許多新章程,公主也有參與。”
歐陽大人極為贊同,“我看過如今國子監的規矩,稱得上法度嚴謹。”只是,聽聞先前唐祭酒頗受公主照顧,如今換了他,公主殿下則頗為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