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跟隨一段時間后,萬大老爺發現,他發現二皇子心機深,當今圣上也發現了,他不喜歡心機深的,所以慢慢的,辦事能干的二皇子漸漸不被當今圣上喜歡,當今圣上更喜歡沒什么心眼、忠厚老實又聽話的三皇子。
其實二皇子更適合做儲君,皇帝之所以傾向三皇子,是因為,他怕選了二皇子上臺,其他皇子下場不好,而要選三皇子的話,他想著其他兒子應該不會被三皇子弄死。
皇帝既是皇帝,但同時也是父親,所以有時,不免在親情與國事之間矛盾,會出現這種左右搖擺也很正常。
因發現皇帝更喜歡三皇子,感覺站錯了隊的萬大老爺便改弦易轍,開始投靠三皇子,就像當年覺得自己家發達了就收回了跟何二姑娘的提親一樣,這會兒萬大老爺發現三皇子更有前途,也改變了主意。
但是,在跟何家的親事上,你三心二意還無所謂,畢竟安然也不可能因為你反悔,就找你的麻煩,但皇家的事,跟何家可沒法比,你既然知道二皇子心機深,厲害,你還敢反他的水,另投他人,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于是不多久,就有人彈劾萬大老爺收受賄賂。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萬大老爺的確收過些東西,但數額并不大,畢竟他是謹慎的人,也知道這種事要搞的太厲害了,不被人發現尚可,一旦被人發現了,可就了不得了。
但二皇子既然想搞他,就算收的數額不大,也讓萬大老爺栽了跟斗雖沒到奪官的程度,但卻貶到了外地,還罰了一筆不菲的錢,讓萬家將這些年得到的錢吐出來不少。
萬家既破財又貶官,日子不好過了,就算之前還曾盼著何二姑娘不要風光,免得打他們的臉,這時也沒心情當然也沒機會盼了,因為他們馬上要離京了,京城中的這一切,他們想關心也關心不上了更重要的是,后來還真是二皇子即的位,二皇子沒上位都能搞的他貶官,上位后就更不用談了,對萬家這種朝秦暮楚、墻頭草式的官員,二皇子那自然是不會重用的,沒奪了他的官算二皇子還算心胸寬廣了,所以萬家本指望其他皇子即位,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
聽說了這事,安然不由暗道,她就知道,就萬家那種朝秦暮楚的行事作風,遲早有一天會出事,當初幸好沒讓何二姑娘嫁到萬家,要不然這會兒萬家被貶到了窮山惡水之地,她要跟何二姑娘見不上面了,到時何二姑娘受苦,搞不好原身就不會給五星評價了。
隨著時間推移,忠勇伯爵府里,何老夫人這時已經七十多歲,雖然精力還不錯,但這個家,實在不好意思再繼續管下去,怕外人笑她已經七十好幾了還管家,太貪戀權勢,于是便讓安然接手管家之位。
安然因如今府上還算能勉強應付開支,不會因她管家了,就像原身那樣需要自己掏錢貼補公中,再加上何老夫人精力還好,她只用掛個虛名,免得外人笑何老夫人不放權,實際上還是由何老夫人管家,她不用操心,在跟何老夫人說好,她只負責掛名,具體的還由何老夫人管,何老夫人同意后她當然同意,安然這樣識趣她可是非常滿意的便聽何老夫人的話,接了。
因安然非常識趣,何老夫人非常滿意,所以不但給大房最好的待遇,暗中又給了她不少分紅,讓安然不由覺得好笑,想著還真沒想過,當年曾經追著自己要錢的人,現在竟然會主動給自己錢。
事實上她真不缺錢,這些年,雖然在三個孩子婚嫁時,花了些錢,但是,錢生錢,再加上何老夫人給的,以及自己當冰人得到的謝媒禮等,讓她的私房已達到了何五夫人當年進府時的水準五萬兩。
而且她還是純的五萬兩,不像何五夫人當年,是包括所有嫁妝在一起的,有些東西根本沒辦法折現,所以嚴格說起來,她的收入已超過了何五夫人進府時的標準。
當然她還要繼續努力,好達到原身要求的二十萬兩目標,當然了,多些自然更好,估計越多越會讓原身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