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日的生意也逐漸穩定下來,一早上大約能賣二百五十份,偶爾會早一些收攤,偶爾晚一些,也大約在午時,倒是不耽誤劉二娘家做生意。
漸漸的,團團煎餅小有名氣。
有慕名而來的饕餮食客,有習慣熱騰飯食的老客,也有專為嘗奇特的芥辣瓜煎餅,一邊吃一邊迎風流淚的奇特品味食客。
當然,一開始提議要放芥辣瓜的郎君也如愿以償,每次吃就都要加一倍的芥辣瓜,寧肯吃得淚眼汪汪也不罷休。
日子似乎一下子就好了起來。
到了十一月初一,沈憐雪是粗粗一算,已經攢下將近四貫錢。
這比她當時從沈家帶出來的體己都多,那一串串的銅錢沉重厚實,讓她心中安定。
一開始她只是想擺脫讓自己疲累困頓的漿洗鋪,卻沒想到生意會這般好,食客們的夸獎和人們吃了煎餅之后的笑容,讓沈憐雪內心的膽怯慢慢被驅散。
她發現,自己似乎也沒那么怕出門,也不會再懼怕陌生的世界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她甚至不太會害怕年輕而高大的陌生男子,只要她不靠近他們,也不讓女兒靠近,她們似乎就很安全。
已經存夠四貫錢,沈憐雪便道“得去給你九嬸嬸還錢了。”
一說起錢,沈如意立即便道“娘,已經十一月初一了。”
沈憐雪微微一頓,隨即便反應過來“你還是想換度牒”
沈如意正襟危坐,一臉嚴肅“是,一定要換。”
女兒如此堅決,沈憐雪捏著袖中的銅錢,決定還是順女兒意。
她點點頭,從箱籠下面取出錦盒,打開了那個已經有些陳舊的荷包。
荷包里面,是瑩潤的雙鯉玉佩。
沈如意對自己的身世不感興趣,她完全不好奇父親是誰,也不關心他們有多少私家,她只想知道,這個玉佩能換多少錢。
沈憐雪撫摸著那玉佩,看女兒滿臉堅毅,最終也下定了決心。
“咱們還去尋你九嬸嬸,不知此事可否透露與她”
不知不覺間,沈憐雪已經很習慣同女兒商量家事。
就算偶爾沈如意聽不懂,她也會耐心講解,仔細同女兒溝通。
如此一來,母女兩個幾乎無話不談。
因這事本就是沈如意“突發奇想”,而且牽扯銀錢巨大,所以沈憐雪才猶豫要不要告訴孫九娘。
不為別的,若真如同女兒所言能賺得數倍回來,便只看孫九娘這些年對她們娘倆的關照,沈憐雪也無法藏著掖著。
沈憐雪認真對女兒道“你九嬸嬸幫了咱們這么多忙,咱們做生意的銀錢也是從她那里借來,不說別的,就說當時她給開的月息一分,這恩情也得還。”
月息一分,這三貫半若一月就能還上,只要貼利息三十五文,同白送也沒什么兩樣。
沈憐雪道“當時抵了三貫半,兩貫做了房租,一貫半取來做吃用,如今要還,便是一貫半另三十五文,正好可把那一對耳鐺贖買回來。”
沈如意聽著母親算那銀錢,就有些迷糊,她掰著手指算半天都沒算明白,索性不算了。
“團團聽不懂,娘說了算就是。”
“團團以為,此事說給九嬸嬸聽最是合適。“
孫九娘別看直爽大咧,其實是個相當內秀的人,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當說,孫九娘心里都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