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他們也都知道了安興帝莫名下旨,責令公主入京謝罪的旨意,個個悲憤莫名。
封建時代的臣民,通常對于君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敬畏。皇帝做了錯事,那必定不是皇帝的錯,而是別人的錯。
現在他們又非常肯定公主沒有錯,那么錯的,就必然是皇帝身邊的人。
皇帝身邊有誰會忌憚公主
他們開始沒什么頭緒,但是當易申喊出“誅輔王”的口號時,所有人恍然大悟。
竟然是他
原來是他
安興帝遲遲沒有皇子,不僅是朝中大臣人心涌動,百姓之中也偶有議論。誰做皇帝,他們不太在意,但是皇帝家的八卦,說出來總要比隔壁村老光棍的八卦更吸引人一些。
皇帝沒有兒子,那個什么王爺要做皇帝了
皇帝生不出兒子,因為那個什么王爺把他的兒子都害死了
謠言總是在傳播之中變得畸形而扭曲。在沒有其他娛樂項目的情況下,談論一些匪夷所思的流言,時常能給人莫大的滿足感。
漠北邊軍在衛所的統領之下,其中的頭領,平時也是對這些流言添油加醋說一嘴的人。
“誅輔王,清君側”數千人念著這個口號,浩浩蕩蕩地往京城去了。
只是過了漠西城關之后,幾名千戶先覺得不對了。
清君側是件危險的事,只有五千多人,確實不太夠。但是有沒有人能告訴他們,為什么進漠西城關后,這隊伍莫名其妙地壯大了數倍
他們私下里去問,便得知這些人有的來自漠西衛,有的來自更遠的嶺西和江南。
來自長寧三衛的幾個千戶率先熱血沸騰起來他們數月前跟隨易申出京,當時只以為自己是去游山玩水,哪知道會有這種機緣江南數衛的人馬都被調遣,這說明什么說明公主早就有所準備
想想這次勤王的誅輔王。
再想想安興帝到現在也只有兩個公主,二公主還是個小團團。
這說明什么他們跟著公主,說不定能有從龍之功
別說什么女人不能當皇帝的話,那是以前的朝代,他們的皇帝兒子多得是,當然輪不到公主。大安朝太宗以來數代單傳,其實臣子們早就做了萬一皇帝生不出兒子,又或者生出的兒子早夭,然后輔郡王一脈登基,或者皇帝的女兒登基這種準備。
畢竟他們讀的書只教給他們忠君愛國,沒教給他們皇帝生不出兒子就自己取而代之。比起公主登基,造反是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情。
現在輔郡王為一己私利通敵賣國,肯定當不上皇帝了,他也肯定要被公主干掉了,天下還能是誰的
必須是他們公主的
這種想法迅速地在義軍之中播散開去,聽到的人先是震驚,隨后便恍然大悟。
輔郡王必須通敵了
那個位子,必須是他們公主的
易申到京城外之時,手下已經聚集了三萬兵馬。其中還有漠西衛、漠北衛這種時常與外敵作戰的精兵。
義軍在京城外集結,易申沒有第一時間攻城,而是上表給安興帝,要求收押輔郡王一家,追究其通敵、構陷朝廷命官、引敵入大安意圖殺害公主等數條罪名。
安興帝對她的表章依舊留中不發,任憑朝堂上下一片嘩然,百官議論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