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帝神態滄桑“你在邊關,朕能做什么朕敢做什么朕什么都不做,他都敢私通北夷,要置你于死地,朕不趕緊讓你滾回來,能放心嗎”
易申仍然表示懷疑“那你圣旨上說我行為不端”
安興帝的老臉狠狠地抽了抽,先看了旁邊起居官一眼。這起居官跟了皇帝好多年,見他看過來,立刻戰戰兢兢地說“陛下接下來說的話都是罵秦公公的,小臣明白。”
安興帝這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個混賬東西,難道你行為很端正嗎帶著幾百人就敢跑到北夷大營里面去,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你懂不懂”
見易申似乎有點不服氣,安興帝迅速補上漏洞“淑女也不應該立于危墻之下你個混賬想沒想過,你去打夷人,你死了傷了,史書上倒是會記一筆你為國捐軀,那朕怎么辦朕和你阿娘只你一個女兒,你有個閃失,朕還有什么顏面下去見你娘朕罵你行為不端難道不應該嗎”
安興帝越說越氣,把御案上的奏折等物一把掃到地上“朕罵你一句,你居然二話不說就翻天了清君側你是不是以為你很聰明你是不是生怕朕能壓制得住滿朝文武,不把你當反賊一刀砍了你有這心思早干嘛去了讓你當太女的時候你不當,現在朕放棄了,死心了,你倒開始作妖,你是不是腦子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面,晃一晃就全是漿糊你說說正常人能干出來這種事嗎”
易申被罵的不敢抬頭,生怕一抬頭安興帝的唾沫星子就濺到她臉上。但她聽著聽著眉頭也皺了起來
安興帝說了兩次曾經想傳位給原身了,這是真的
她努力回憶,終于勉勉強強從原身的記憶里,翻出安興帝所說的那一段好像確實是有這么件事。
那是在先皇后仙逝的那一年,安興帝頹靡許久,幾乎荒廢朝政,若不是傅司徒幫著處理前朝事務,大安朝不知道會亂成什么樣子。
安興帝幾個月才緩過神來,把原身招到身邊,問她“阿申以后想做皇帝嗎”
原身當時才十歲,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阿爹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雞晚,還得去后宮努力生兒子,我才不要當皇帝呢”
安興帝被噎了個半死,悻悻地放棄了。
要說原身拒絕當皇帝吧,也就是這么一件事,也確實是原身親口拒絕的,但是
“阿爹后來也沒再問過我啊”易申等到安興帝終于說的口干舌燥,停下來找茶喝的時候,適時地插上一句,“那時候我才十歲,什么都不懂呢。”
安興帝好不容易消下去一點點的怒氣值,頓時又爆表了。
“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你就知道老子去后宮忙著生兒子”安興帝剛喝一口茶,甩手就把茶碗摔倒地上,氣得連“朕”都不用了,“怎么,你在那些事的理解上天賦異稟,單單對當不當太女這事反應遲鈍朕怎么這么不信呢”
易申理直氣壯地反問“反正我那時候不明白,現在才明白,父皇想怎么做,罰我去守皇陵嗎”
安興帝被氣笑了。他咬牙切齒地道“你要皇位是吧,朕今天就把皇位給你,傅司徒,傅司徒快進來,擬旨,朕要擬旨”
易申覺得話頭不妙,撲上去抱住安興帝的胳膊叫道“爹,你是我親爹,你可不能坑我啊”
安興帝給秦公公使眼色,讓他幫忙把易申拖走。
就算在易申出京之前,秦公公也不敢做這種事啊現在易申在海城炮轟敵艦,在漠北生擒北夷王,他一個年老體衰的太監,哪里敢去攔
但是皇帝明晃晃使給他的眼色,他又不敢視而不見,只得勉勉強強走到兩人身旁,哀求易申“殿下,殿下就不要為難陛下了”
安興帝趁這個空檔,對殿外喊道“傅司徒,快幫朕擬旨,朕今天就禪位,公主乃中宮嫡出,身份高貴,品德出眾,又能繼承祖志,光耀四海。朕繼位廿余載,殊無功績,愧對祖宗。故即日傳位于長寧,眾卿當輔至佐至,使大安威名布于天下。”
話剛說完,他便催促傅司徒“快快快,老師趕緊把這旨發出去,全京城的人都要知道,然后再派快馬送往下面各個州縣不行這樣太慢了,要不朕現在就上城樓親自宣布吧,這樣那群光吃飯不干活的廢物馬上就能知道了。”
易申驚呆了。
她難以置信地抬起頭看安興帝“父皇,你這就把這么大一口鍋甩給我了你不怕我能力不足,不能夠擔當大任嗎”
安興帝不假思索“能力不足笑話,太宗以后大安朝就沒打過你那么漂亮的仗,誰說你能力不足,直接扔去漠北就好。”
易申又問“父皇不怕我心懷不滿荒廢朝政嗎”
安興帝理所當然地說“朕現在是太上皇,朝政是你的事,你愛荒廢就荒廢,后世史書要罵也是罵你不務正業,說到朕只會說朕眼神不好選錯了繼承人而已再說朝政不是有三公九卿呢嗎,你荒廢一點也沒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