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便是工部左侍郎。工部尚書年紀大了經不得劇烈的情緒波動,便由左侍郎代為陳述。
“漠西姜男爵進獻的軋棉機、紡紗機已經著人安排加緊量產,預計今歲漠西漠北木棉豐收之時,便可用于實處。江南有一織女改進織布機,可用水輪驅動,織布之數較女工手作,可提升兩倍。臣與尚書商議,陛下或可賞賜此名織女,以作天下人之楷模。”
易申看看他的折子,發現之時要給這個織女賞銀百兩,并立牌坊。頓時用朱筆劃去,說道“你們太小氣了,如此利國利民的大事,你們就給一百兩銀子人家賣兩臺織布機恐怕都不止這么些錢封鄉君,尚她鄉君的嫁妝,許她進地方鄉祠享供奉。”
工部的幾個官員本也沒想只給那名織女百兩銀子,但這種恩澤于下的事情,通常還是要交給皇帝親自去做,才能彰顯帝王的仁慈。
但是他們真沒想到,易申出手這么大方,居然直接封了個鄉君,還能享地方的鄉祠這在大安朝,是立了大功的人才有資格的,進鄉祠之后,只要大安朝不亡,這人就能享受朝廷給的祭祀,可以說比生兒子靠譜多了。
工部左侍郎連稱陛下圣明,然后繼續匯報“魯地有一工匠,因當地冬季水流不豐,無法驅使磨盤,故改造盤儀,以滾水之氣驅動磨盤”
易申聞言大驚“什么連蒸汽機都造出來了”據她從洋人口中了解到的情況,這時候西方國家還沒造出蒸汽機呢。
工部左侍郎思忖片刻,贊道“蒸汽機陛下這名字取得真妙謝陛下給此機器賜名”
易申小臉微紅她這是拾人牙慧,真不是她取名的技巧高超,不過只是個名字而已,她又不貪人家發明蒸汽機的功勞,她便認下這個夸獎,說道“按照前面那個織女的品級封賞這個工匠,也準入鄉祠。”
工部左侍郎心滿意足,結束發言。
兵部左侍郎道“長寧三衛前千戶鄭通的傷勢已經痊愈,昨日向臣請示,想來向陛下謝恩。”
在易申打回京師之后,便給鄭通翻案了。
不過說是翻案也不大對,因為安興帝當時還沒來得及給鄭通定罪,易申便已經回到京城,一錘子把輔郡王一家錘死在通敵賣國的恥辱柱上,鄭通當然無罪。
在此之前,也就是易申半夜受到北夷兵襲擊的那一次,易申便暗中派鄭通回京城,借公主保護其家小之名,將長寧三衛的部分人馬調入公主府。
也正是他們,在易申攻打至京城的時候,趁機制服京城九門守兵,為易申打開城門。
在此一役之中,鄭通身負重傷,一直在家中養病。
現在,看來是養好了。
易申對這個憨厚老實只是文化水平略低的手下印象很好,當即傳他上殿。看到鄭通滿面紅光,至少比半年前胖了十斤的模樣,易申表示滿意。
“朕誅輔王一戰,鄭通功不可沒,以后長寧三衛便交給你了。”
鄭通喜出望外,連忙謝恩。
兵部左侍郎和吏部尚書也恭喜他“千戶是正五品,長寧三衛總指揮使是從二品,鄭指揮使這是大大的高升,恭喜恭喜”
鄭通嘿嘿傻笑。
易申看了看他,又道“鄭卿如此功勞,指揮使這職位也不算什么再擬旨,加封鄭卿為文興伯,可襲三代。”
鄭通沒想到天上還會掉這樣的大餡餅,當時感動得眼淚差點掉下來。但在聽到封號之后,他有些迷惑“陛下,是哪個文”
易申笑得不懷好意“當然是文武雙全的文。”
鄭通傻眼“陛下,臣是武將,大字識不了一籮筐,陛下封臣做伯爺,臣非常感激,但是這個文字,臣受之有愧啊”
易申便笑“當時前輔郡王構陷你通敵的那封信,你看過嗎”
鄭通老臉發燙“臣看過,但是沒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