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的孫女,和祁玉同歲,這個怎樣不妥不妥,這人連安安的伴讀都選不上,可見不是個好的。”皇帝自己就把這個選項否決了。
易申偷偷翻了個白眼“陛下,滿朝官員家的女孩兒,不是安安的伴讀,就是沒選上安安伴讀的,按陛下這個標準,怕是選不出合適的人了。”
皇帝皺著眉“那怎么辦要不看看比安安小的吧,這些人選不上伴讀是因為年紀太小,想來還是能選出幾個來的。”
易申有一搭沒一搭地附和。反正皇帝多數時候都是在自言自語,根本不需要她說什么,就能自問自答地說下去。
“這個好”皇帝忽然找到一個很合心意的,“工部左侍郎的嫡長孫女,比安安小一歲,年紀還算合適,等她及笄,祁玉剛好及冠,成親剛剛好。”
皇帝左看右看只覺得滿意“她娘生了三男四女,一看就是個擅長生女兒的咱們這幾代公主太少了,若是祁玉娶了她,朕就能抱孫女啦”
易申“”抱孫女然后呢然后去北夷和親
等等易申突然靈光一現這不會才是江朝皇室生不出公主的真正原因吧
四代只出一個的公主,皇帝都能拿去與蠻夷和親,換了是她,她也不想投胎到皇家做公主啊
說什么享受萬民的供奉
放屁難道皇子沒有享受萬民供奉嗎他們怎么不叫皇子遠嫁蠻夷呢易申記得,江朝周邊的幾個附屬國家,有女兒可以繼位做首領的,那樣的國家,讓皇子嫁過去不是正好
末世女生了二十多個皇子,當時的皇子多得連封地都不好找,送去別國當駙馬不正好是廢物利用
可是他們誰也沒這么想過。
明明同樣的被萬民供養,甚至皇子享受的資源比公主要多得多,為什么一涉及到兩國邦交,就一定要公主遠嫁
易申的思緒不知不覺地飄遠,一時間忘了附和皇帝的話。好在皇帝自說自話,很快便選定了幾個人選。
“工部左侍郎的孫女,刑部尚書的孫女,太常寺卿的孫女”他說著說著皺起眉頭“他們怎么這么會生孫女不行,朕要去看看年齡大些的女孩兒,朕要給祁玉納太子良娣朕要抱孫女朕一年也等不及了”
易申默默地望天祁玉,你保重希望你不要被太子良娣們擊垮,希望你能撐到及冠吧。
皇帝挑挑揀揀,為宋祁玉選定了正妃和兩個側妃的人選。
“今年納良娣,明年抱孫女”只是他的一個美好設想。宋祁玉是他親兒子,而且今年才十二歲,他再著急也不會用兒子的身體開玩笑。
不僅不能有良娣,而且在太子十六歲之前,皇帝是恨不得東宮里一個宮女都沒有的。
他看好宋祁玉的妻妾人選,便又開始操心宋祁安的婚事。
“安安的夫家也要好好地選”皇帝語重心長地對易申說,“最好早點定下來,定的完了,朕怕那群兔崽子偷偷納通房”
易申敷衍地點頭“是是是。”
皇帝又憂心忡忡起來“不行,早定下來還不夠,朕得去打聽打聽,誰家里不讓納妾的。若是可以納妾,就算沒有通房,以后納了妾安安也要受委屈要么明天梓潼召見幾個外命婦,試探她們一下”
易申繼續敷衍“好好好。”
皇帝沒有發現易申的敷衍,繼續說道“唉,太祖怎么就沒定下個駙馬不許納妾的律條呢太宗中宗修改律法,也不記得改這條。朕現在改,有些來不及了吧修改律法至少要幾年,到時候菜都涼了。”
易申“對對對。”
皇帝仍舊沒有發現易申在敷衍他。他憂心忡忡地離開椒房宮,去找德妃睡覺去了。
如果有可能,他還是希望多幾個兒子。
多子多福嘛
還好他沒有在易申面前提起這四個字。
在系統堅持不懈的催生之下,易申已經對這四個字tsd了。她現在聽到“多子多福”,下意識地就想抄起手邊的家伙把對方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