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皇帝那個武力值
可想而知,他逃過了一劫,還是很可能必死的劫。
在皇帝與數名臣子談心,易申也裝模作樣與數名外命婦交談過后,皇帝艱難地為宋祁安定下駙馬人選。
英國公的小兒子,比宋祁安大一歲。
英國公只有國公夫人一個女人,他的小兒子不能繼承爵位,娶了公主以后,兒子可以繼承公主的爵位,想來會用心對待宋祁安的。
皇帝和英國公透過氣,又讓易申召見英國公夫人進宮試探,在得到“四十歲無子方可納妾”的承諾之后,皇帝終于放下心來,準備給兩個孩子賜婚。
誰知明旨未發,邊關便出了事情。
北夷王子哈穆爾率領三千騎兵,七千步兵,大軍萬余人,向江朝邊塞漠北城發動攻擊。
邊關告急,皇帝立刻把心思從兒女婚事上移開,召集朝臣商議對敵之策。
江朝重文抑武,即便商議軍事,在場的也是文官居多。
戶部尚書首先哭窮,說去歲江南旱災,皇帝仁慈減免賦稅,所以國庫空虛,承擔不起大軍出征的糧草。
兵部尚書也憂心忡忡,說如今將軍們都已經年邁,而小將們年少,恐怕無法擔當起出征的重任。
太尉也跟著嘆氣,說最近幾年的武科,選上來的武狀元連六石弓都拉不開,讓這樣的人出征,只能滅自家的銳氣。
武官們倒是想出戰,畢竟不打仗的話,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升遷的機會。但只要他們開口,便會被戶部官員“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懟回來。
武官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讓他們引經據典罵回去,比讓他們胸口碎大石還難。罵街他們倒是會,但皇帝面前,怎可口出臟話
所以他們一個個面紅耳赤,被擠兌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最后的主意還是要皇帝拿。皇帝不想不戰而退,他最終還是派出了一名主將三名副將,加上一群監軍,調遣五萬人馬,去支援邊關。
一月后,漠北城失守。
主將陣亡,五萬士兵死傷過半,一個監軍連夜奔回京城,向皇帝哭訴北夷軍隊的悍勇無雙。
滿朝震驚。
身處后宮的易申問訊也非常震驚。
只是她震驚的內容和前朝有點不一樣。
“五萬人打一萬人,然后輸得邊城都丟了”易申難以置信地問道。
皇帝沒有察覺易申話里的內涵,還以為她也在痛心五萬將士的死傷,便也悲痛地說“可憐程將軍為大江立下汗馬功勞,如今老驥伏櫪,還死在亂軍之中,朕對不住他啊”
易申“”不是,這個世界的北夷這么厲害的嗎
在她的概念里面,一萬北夷軍,其中還有七千步軍
這在她面前,別說殺個七進七出,就算殺個十進十出,她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啊
當年她可是帶著幾百騎兵就敢偷襲北夷大營的
易申滿臉的一言難盡,皇帝的自說自話已經說到議和了。
“朕本想著打一場勝仗,然后議和之時便有些底氣,誰知他們竟然輸了”皇帝痛心疾首,“這樣咱們要賠出多少錢啊那都是百姓們辛辛苦苦繳納的賦稅啊”
易申“”
你還知道那是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