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封
趙國的旱情很快傳遍了各國,倒不是其他國家一直在關注趙國,而是因為
趙國一些災情嚴重的地方,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只能糾集在一起,帶上鋤頭鐮刀等農具沖進官府,將官府的存糧全都搶了出來。
趙國一開始還想要封鎖消息,不讓這件事傳出去。
一開始他們也確實做到了,即便在爭搶過程中,百姓與官府的官員、士兵們都各有傷亡,但因為消息封鎖及時,這件事就跟石子兒落入了大海一般,根本就沒掀起來半點兒浪花。
然而,趙國的災情實在是太嚴重了。
趙王與貴族們對百姓又根本沒什么憐憫心,在這件事發生后不但沒想過拿出更多糧食來安撫走投無路的百姓,反倒因為擔心百姓會效仿那些搶劫的百姓,選擇了殺雞儆猴,下令將所有參與過搶劫官府糧倉的百姓都抓起來梟首示眾。
趙國的實力在七個國家中本就數一數二,想要派兵鎮壓老百姓簡直輕而易舉。
很快,之前參與動亂的老百姓就被抓了個七七八八。
但之后的事態卻并未按照趙王等人的想法進行
在趙王等人看來,他們殺了這么多不安分的老百姓后,其他老百姓就算活不下去了也萬萬不敢再冒著被殺頭的風險搶劫糧食。
何況在事情發生后,趙王便向全國各地派兵,增加了各地糧倉的看守兵力。
然而他們沒想過,老百姓馬上就活不下去了,被砍頭的威脅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他們在被抓之前能跑掉就好了。
于是沒多久,趙國就出現了不少糾集起來搶貴族家存糧的百姓。
而且他們更聰明,搶完之后立刻帶著糧食跑到附近的山林里落草為寇,根本不給趙國官府抓住的機會。
貴族們卻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自己手中本就握有私兵,一開始沒想過不被他們看在眼里的百姓竟敢直接搶到他們頭上,不曾有過防備也就罷了,有了防備之后,尋常老百姓可在他們手上討不了好。
一時間,趙國民怨沸騰。
只是如今尚未入冬,即便糧食歉收,老百姓家中也還有些許舊年陳糧,山林里也尚且能找到零星野菜野果填一填肚子,不至于被餓死,所以還勉強控制得住形勢而已。
但等入冬,所有百姓的存糧都吃完了
與趙國一片慘淡景象不同,秦國今年卻是個難得一遇的豐收年。
不但被寄予厚望的玉米大豐收,就連老百姓種下的五谷粟小米、麥小麥、黍大黃米、稻水稻、荅小豆和菽大豆引用等作物也接連豐收,再加上全國各地都推行了堆肥之法,秦國今年不但沒有減收,收成還比去年增加了足足兩成。
百姓為此歡欣鼓舞,朝中大臣也有些興奮難耐
打仗除了士兵,最要緊的就是糧草,眼瞧著打仗在即,他們如何不高興
林阡那十畝地照料得精細,士兵們又都有著一把子力氣,鋤地、松土都做得極好,底肥、追肥更是樣樣不落,與玉米套種的大豆收成甚至比尋常百姓家種的大豆增產更多,足足增加了三成。
不同于玉米并未被當做糧食,不需要交稅,大豆作為秦律規定的五谷之一,一般是需要交稅的。
所以在收獲大豆后,林阡便找到嬴政問他“我田里的那些大豆收獲了,產量似乎還不錯。”
嬴政看她“怎么”
林阡也不含糊“我就是想說,我需不需要交稅啊”
秦國的賦稅制度不但在史書上記在不多,就連各種出土文物也都沒有詳細記載,林阡實在搞不懂以自己目前的情況需不需要交稅。
嬴政略思索了一瞬,正要答話,又聽林阡補充“那些大豆我留著好像也沒什么用,如果不交稅的話,應該賣給誰呢朝廷收嗎”
嬴政頷首“收的,只是會比市價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