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這種國家大事,還不是如今的蕭何可以聽的,所以他趕緊告退離開了。
嬴政并未強留,而是等人走后看向李斯“怎么回事”
李斯趕緊解釋“微臣前些日子回來之后,便立刻著手處理之前堆積的公文。今日一早,微臣才看見了這一封由九原郡郡守轉交的一封信件,內容如微臣之前所言,是之前那些不曾歸附大秦的匈奴部落后悔,想要歸附大秦。”
說著,立刻將信件轉交給了內侍。
內侍接過,交給了嬴政。
嬴政打開信件后,一目十行地掃了一遍“不曾提及原因”
之前攻打頭曼部落的時候,有不少匈奴部落與大秦合作。
后來許是看到了大秦的強大,便有不少部落選擇了投靠秦國,成為秦國的一份子,但同樣,也有那么一部分匈奴部落習慣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并不希望受人管轄。
這些部落自然就沒有投靠秦國,而是選擇了在秦國邊境之外游牧。
可如今,這些人突然提出歸附秦國
還不曾提及原因
嬴政不得不懷疑是受到了外力逼迫“可是因為頭曼部落已經恢復元氣,帶兵到邊境報復他們了”
李斯卻連連搖頭“并非如此。微臣在看過信件之后立刻派人去查,發現邊境最近風平浪靜,完全沒有被人進犯的情況。微臣特意命人去找蒙恬將軍打聽,從蒙將軍的口中才知道,這些匈奴部落會突然想要歸附大秦,根本原因還在那些匈奴縣令身上。”
嬴政一頓“匈奴縣令”
李斯想著便覺得好笑“雖然匈奴縣令與那些匈奴部落的頭領已經分屬兩國,但當初在選擇草場的時候,那些匈奴部落特意選擇了好友所在縣的外圍,就想著以后與咱們交易會更方便。”
“因為關系好,雙方便時常交流,彼此的情況也都心知肚明。”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前段時間建學校的時候。”
“當時匈奴縣令們雖然因為不識字鬧了一場誤會,但之后匈奴縣令與郡守等人冰釋前嫌,很快就將自家孩子送去了附近縣城的學校。”
“匈奴是沒有學校的,所以那些部落的年輕人沒多久就發現了不對。”
“除了學校,還有朝廷主持在草原上修建的幾條路,似乎也很讓他們羨慕,部落里面的老人還好,壯年與小孩兒卻對其非常好奇,時常就往那條路上去。”
草原上的路都是從相鄰的縣城修出去的,路程不算長,又是多線施工,所以兩三個月就差不多修好了。
晾了差不多半個月后,那些匈奴早已經用上了水泥路。
水泥路修好了,驛站當然也建好了。
那驛站的官吏必須時時刻刻都住在里面,就算他們內部可以商量著換班,也著實太孤單無聊了一些。
所以各地郡守特意在最開始的時候,便特意給驛站送去了不少書
為了防止被外圍部落的匈奴人看到,郡守并沒有將兵書、謀略之類的書籍送過去,但張良與其他讀書人自己編撰的小冊子、故事書、新三百千等啟蒙書籍、字典全都給他送了過去。
也許一開始這些書籍沒幾個人看得懂,但隨著在學宮讀書識字的孩子學成歸來之后,這些書就立刻就變得有用起來了。
李斯想了想,補充道“再加上那些個匈奴縣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大家以前關系不錯,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如今彼此的生活水平雖然算不上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吧,但確實拉開了相當大的差距至少幾個設立在草原上的縣的匈奴如今已經可以做到葷素搭配,衣食無憂,可那些外圍的匈奴部落卻仍和之前一樣,雖然頓頓肉類,生活卻著實算不得好。
若對方一直是這樣就罷了,可現實是他們在投靠秦國后才有了這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