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姮回到槐縣,先帶著晏晏住進了邸舍,想著休息幾天,再出來轉轉尋間合適的院落。
誰知她剛抵達槐縣,便有人找上了門。
來人是一對中年夫婦,約莫四十歲,手上拿著半塊玉令為信物。
看到那半塊玉令,姜姮才想起梁瀟曾經對她說過的話。
在章臺行宮里的時候他就說,他安排忠誠可靠的家奴提前來槐縣等著,會照料她和晏晏。
來人是一對中年夫婦,約莫四十歲,手上拿著半塊玉令為信物。
她從袖中摸出了另外半塊玉令。
玉質瑩潤,缺口對在一起,嚴絲合縫。
那老夫婦沖姜姮鞠禮,也不多問,只道“娘子若是要尋住處,盡可交給老奴們辦,我們已將這槐縣摸得透透,會給娘子相看一處合適的院子。”
姜姮看了看懷中一刻也離不得人照料的孩子,沖他們點頭。
不出十日,老夫婦便找到了合適的院子。
院子在城中繁華街衢邊的小巷中,并排三家院子,他們相中的是最里頭的一間。
三進三出的宅院,平檐歇山頂堂屋,里頭花樹修剪得當,太湖石山邊淺鑿水渠,汩汩清流,煞是清雅宜人。
老夫婦解釋“另外兩戶,一戶是城中縣太爺的表親,一戶是綢布莊掌柜,都是富庶本分的人家,娘子帶著女兒與他們做鄰居,將來關系處理妥當,也能有個照應。”
姜姮本也沒想離群索居,這地方好山好水,屋舍明亮整潔,正合她的心意。
下午便與房主簽下契書,去官府辦了手續。
既去了官府,還有另一件事要辦。
當初姜姮是匆匆逃離槐縣,以荊沐的身份故意做出被匪寇截殺的假象,如今她回來,少不得會遇見從前的熟人,干脆先一步去官府恢復籍錄。
梁瀟也考慮到這一層,當初給她的籍牒和路引上,寫的也是“荊沐”這個名字。
只不過他做事更細致,給“荊沐”杜撰了完整的身世來歷,家人親眷,姜姮甚至懷疑,就算有一天官府循著籍牒上的地址找過去,也能找到這些人。
天衣無縫的身份,去官府交涉時亦格外有底氣。
當初本就沒有見到尸體,是崔蘭若和崔斌為幫她死遁,買通官府下的死于截殺的定論。
而今她這個大活人站在這里,只要再塞點銀子,定個誤判,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辦妥戶籍后,姜姮沒忍住,抱著晏晏轉去了她之前經營過的那家書鋪。
沿街商鋪皆大敞著門迎客,唯有這一間門扉緊閉,門上拴著鎖鏈,姜姮從袖中摸出鑰匙,將鎖打開。
她以為會看見滿室狼藉混亂不堪的場面,誰知將門推開,映入眼簾的是整齊的楠木書柜和柜臺,柜上書籍竹簡碼得整整齊齊,還維持著她剛離開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