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就像是雙十一大促到了,瞅瞅這個也需要,瞧瞧那個也不錯。假如手頭上正好不差錢,那滋味可別提有多爽了。
買
正好,前兩年家里缺錢,很多東西都是圖便宜買的。這回,趁著這機會安卉淘汰了不少東西,又添置了一些,光是木盆就買了好幾個。
臉盆腳盆洗菜盆洗衣盆,如果不是因為昌平鎮上的浴桶是需要訂做的,她可能直接往家里搬一個大木浴桶。
安卉在家里搞大動作,街坊鄰居那就沒一個不知道的。
這主要也是因為這年頭的街坊互相之間都是很熟悉的,再說也不像上輩子網購流行時,哪怕你一天往家里搬幾十個包裹,鄰居也權當沒看到。
眼瞅著安卉又是買木盆子,又是買毛巾架子,還置辦了一整套新的碗碟勺筷,街坊們都看在眼里。
巷子口的田大娘就開始趁機教兒媳婦,說就算家里有錢,也不能這般胡亂花銷,哪怕買的都是家里正經要用的東西,可要是不買這錢不就省下來了木盆子舊了也不妨礙使用,更別提安家就父女倆,咋就需要買七八個木盆子了
“不過話說回來,沒娘的孩子也是可憐,她年歲還小,又不懂事,當爹的是疼愛閨女,可有些東西你得教啊你不教,指望她自個兒學會咋可能呢。”
田大娘倒是早已將幾個月前做媒失敗的事兒拋到腦后了,她侄孫女都嫁過去好幾個月了,日子過得不說有多好吧,反正也沒吵沒鬧的。都這樣了,她要是再嘀嘀咕咕,那就是純粹盼著侄孫女的日子過不好了。
不過,瞅著安卉見天的從街面上往家里搬東西,田大娘是想勸幾句的,又怕年輕小姑娘臉皮薄,萬一說個不好,以后街坊處起來也難。
這般想著,她索性去了客棧那頭,找她的侄孫女。
客棧嘛,就算平常沒客人時,那也是離不開人的。再一個,雖然來昌平鎮的外來人不多,但因為客棧本身還經營著吃食生意,味道談不上有多好,但勝在價格便宜,份量也不少。偶爾有來鎮上打零工的鄉下人,會跑去買吃的。
而此時,就是鄉下地頭忙活完秋收,正當是農閑時分。
田大娘去客棧時,正看到她侄孫女搬著一個大籠屜從后廚往前頭走。見她出來,就有好幾個等候在大堂里的漢子擠上去,嘴里紛紛說著,要兩個,要三個。
忙完這陣后,田大娘才上去打招呼,又問“這是干啥”
“姑奶奶您來了。”余氏笑著跟她打招呼,又指了指面前的籠屜,“這是我想出來的法子,這不是農閑了嗎好多莊稼漢子來鎮上打零工,我尋思著他們也吃不起好東西,就讓娘家那頭收了一些雜糧,在灶屋里蒸大個兒的雜糧饅頭。一個才賣三文錢,賣得可好了”
鎮上當然也有賣包子饅頭的店鋪,像安卉常去的那家餅鋪,一個芝麻餅也是三文錢,可饒是她這么個小孩兒,也得吃倆餅才能吃飽。鄉下的莊稼漢子那胃口可大了,搞不好十個芝麻餅都吃不飽。
但余氏蒸的雜糧饅頭就不同了,每個都巨大,份量更是實打實的,哪怕是大胃王吃仨也夠了,一般打零工的都是買三個頂一天的。
田大娘面上的神情略有些復雜,心說你折騰這干啥雜糧饅頭個大又便宜,就算去掉本錢還有得賺,但得賣出多少個,才能掙個木盆兒錢要是早聽她的
余光瞥到安掌柜他娘傅氏過來,田大娘立馬把已經到嘴邊的話給咽了回去,只笑盈盈的打著招呼。
別看兩人輩分不同,但實則年歲卻是相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