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是孫策的長子,但他還有個姐姐。孫策死時年僅二十六歲,當時的孫紹才幾歲,如果繼承了孫策的基業,很可能守不住,最終會便宜了外人。因此孫策才讓孫權繼承江東基業,但孫紹畢竟是孫策的長子,孫權繼位后也有所顧慮,因此一直讓他閑居在家中。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本孫策的那些舊部們既然已經效忠了孫權,自然也就注意跟孫紹保持距離。
但有兩個人卻例外,一個是周瑜,因為他是孫紹的姨夫。另一個就是太史慈,因為他是孫策的鐵桿心腹。
孫權為何對周泰、蔣欽、董襲、呂蒙等孫策舊部能重用信任,而唯獨對周瑜和太史慈頗為顧忌呢就是因為周瑜和太史慈是最和孫策交心的,名義上是屬下,實際上是朋友和兄弟,只不過周瑜的威望太高,也的確是太有才,所以孫權才不得不用周瑜,但還是暗地里防備著。
而太史慈就倒霉了,憑這么一個武藝超群的大將,最后卻郁郁而終。
現在孫權已死,孫權的兒子和弟弟們也都不在了,張武便把孫紹拿出來安定人心。
黃射大肆屠殺孫氏族人的時候,為何單單將孫策一家給忘了呢
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當然了,張武這個臭不要臉的之所以會留下孫紹,想利用他的身份招攬江東群臣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嘛,不好意思說。
身為戰敗的一方,就算被滅族其實也沒人說什么,因為這個世道就這樣。當年董卓失敗后,被誅連三族;王允失敗后,全家被殺,宗族十余人也都被殺害,只有兩個侄子逃歸鄉里;袁紹兵敗之后,整個袁氏也被曹操鏟除。
現在孫權一家被殺,就算有人猜到真相,又能如何荊州十萬大軍還在這呢,誰愿意拿自己全族人的生命去給孫權陪葬。
張武讓孫紹繼承吳候的爵位,是向所有江東大族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清洗到此為止了,孫氏并不會被滅族,只要剩下的人老實聽話,不但可以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還可以保證他們的榮華富貴。
既然孫氏都不會再被屠殺了,那其他文武大臣、世家大族更不會有事了,于是大家便放下心來。
江東換主已成定局,雖然還有一個會稽郡尚在陸遜手中,但兵力空虛,肯定抵擋不住張武大軍進攻。
不過,張武自入城以來,仿佛把陸遜和會稽郡忘記了似的,一直沒有派人去攻取。
張武倒不是把陸遜給忘了,因為陸遜早就已經用實力行動表達了投靠之意,現在整個江東已經全部掌控在他的手里了,也不急于讓陸遜現在就投降。
現在江東的文武官員們明顯分成兩派,原來跟隨孫策討平江東的淮泗派和外來派還在猶豫,有的還堅持不投降。而江東本地的世家大族們已經準備投靠張武了,只是在等一個帶頭人。
這其中既有當初荊州各大家族與江東世家們聯合做生意的原因,也有張武對待治下各個家族政策的原因。
現在世人都知道張武既提拔重用寒門和平民出身的人才,也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尤其是他說的那句“依法納稅的家族,其生命和合法財產安全受州牧府的保護”,被所有家族所擁護。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是合法賺來的錢,只要你依法納稅,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花,放心地享受,而不用擔心會被有權勢的人惦記。
htts:book16166529802777ht
天才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