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行漢字作為一個單位,其中心軸線的連接在該帖中既有折線又有曲線。連接線為折線的一并配合著筆跡輕重的變化,其變化感和跳動感增強;連接線呈現曲線的則大多為不規則曲線,往往彎曲幅度大小、方向均有變化,但在用墨、調整筆鋒方面次數較少,這與草書抒情性直接相關。”
“另外,《自敘帖》中行距基本一致,其間也有穿插甚至少量漢字筆畫的交叉覆蓋,但這畢竟是少數,在整體風格圓潤、筆跡細勁為主增加了變化和靈動之勢。”
“《自敘帖》在墨法上多用渴筆。如第11行的“心胸略”三字,第35行的“夫草”等字。應當說明的是,渴筆并非虛筆病筆,甚或輕筆。恰恰相反,懷素的渴筆正是他在書寫過程中,一氣呵成來不及蘸墨幾個字連書所致。在這里,墨淡處不但沒有力弱之感,反覺更加蒼勁,更能顯現墨跡的真實與巧妙。”
“此帖是狂草,故運筆極快。頗耐玩味的是,帖中之字疾中有緩、緩后愈疾、此起彼伏、變化無窮。”
“如第10行的‘往往遇之’四字,呈斷開之勢,書寫緩慢;但第11行便是通行連筆疾書。再如第97行的‘中好懷素自言初’七字,書寫速度明顯變慢;但從第98行往后突然筆速加快,就像下雨時忽然狂風大作一樣。這種情況,幾乎每頁都有。”
“古人論書,主張形神兼備,而尤重神采。神采,即《書譜》中所說的‘情性’,又稱之為‘寫意’。《自敘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寫意性發揮到了最大,以至到了至高至純至善至美的境界。”
“特別是后半段,簡直到了一種無所遮掩的醉狂狀態中。正如帖中所述:‘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懷素善于乘酒興作書,仔細尋味,此帖每字每畫無不傾注著此等意境。特別是那些疾速書寫的大字,如‘張顛’、‘戴’、‘醉來’、‘狂來’等。”
“作者揮毫時當已不覺得世界的存在,而是只有自身——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志向。在《自敘帖》中,懷素之筆下,已達到‘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我即字,字即我;人與字一體,書與意一態’之意境。這也即是懷素的‘醉’——非‘酒醉’而是‘心醉’、‘意醉’、‘情醉’。”
說完這么一大通,葉鋒最后總結道:“這幅《自敘帖》,雖然精仿得堪稱完美,但是神韻和意境不對。”
“我去,一個吃軟飯的上門女婿,居然聲稱懂字帖的神韻和意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個逼裝的,我給他一百分,不怕他驕傲!”
“這幅《自敘帖》,神韻和意境根本就沒有問題,這個吃軟飯的明明就是在無事生非!”
喜歡最強上門狂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最強上門狂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