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聊了一盞茶的功夫,敖濤告辭離去。
看著涇河老龍化作一道風雨落入大河之中,高仁陷入沉思。
敖濤入了龍宮,化作一條五爪金龍沒入涇河水眼之中。
識海之中,頓時天旋地轉,化為無盡汪洋,巨浪嘯卷,破浪飛舞,陡然沖天竄起數百丈高,猶自攀搖直上,像是海中忽然長出的赤壁高崖,擋住了大半個夜空。
只見一條無垠大小的神龍搖曳飛舞,參天摩云,那龍首突然低下,竟是一張巨大到難以想象的人臉,豎長的眼睛仿佛兩條碧綠的長縫,似閉非閉,兇光閃耀。
“燭龍大人,小龍已經開始接觸那漢皇,有七分把握為您在泰山立廟,借助大劫天機大亂豎立金身,再復神軀……”
“好!”
那人首龍身的巨龍緩緩在敖濤的識海中隱去,敖濤也瞬間復歸人形,陰沉著臉,低聲道:“我龍族,絕不為奴……”
《山海經》中有記載:鐘山之神,名日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身長千里,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是謂燭龍。
高仁自然是不知道燭龍的,但他知道這次三國大劫究竟是誰獲得了那所謂的函谷關紫氣。
曹操曹孟德,再無他人!
政治,軍事,文學,曹操之成就,震古爍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古往今來,只有太祖一人能夠比擬,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沉思中的高仁做出了決定,朝著門外候著的郭嘉道:“點兵,聚將,朕要親臨函谷關!”
“喏!”
洛陽收服自董卓的三萬大軍開撥,遠遠望見函谷關,兩側是崇山峻嶺,大河濤濤,從間穿過,潼關至函谷關一路,具是山間狹地,兩座雄關坐落此間,遠勝千軍萬馬,卻是雄關虎踞,巍峨天險,自商周以來,函谷關便是天下重鎮,從東周到大漢,崤函通道西起崤山,東到虎牢關,太行,王屋把守門戶,扼守關中形勝,卻是中原屏障,天賜炎黃。
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好一座雄關要塞,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
“陛下,函谷關到了!”
典韋手持霸王戟守在高仁一側,甕聲道。
函谷關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一直是抵擋關東諸侯的前沿要塞,此時尚在朝廷的掌握之中。
高仁舉目望去,突然,一道無形的威壓從地底直沖天際,紫色的光芒沒入九天,眨眼之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傳旨曹操,因其刺董討董有功,忠心大漢,封鎮西將軍,即日到任。”
將早已經擬好的詔書交給使者,三百騎快馬加鞭奔襲許昌。
同時,高仁并不入函谷關,領軍直入已經化為廢墟的洛陽城,進而朝著許昌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