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好手段,短短三月時間,便誅董魔頭,降西涼諸將,扭轉大漢敗亡之氣象……這一幕幕,讓老龍我依稀似乎看到了漢武、光武在世。不過……想來漢皇也知道,張角弒蒼天,立黃天,大漢龍脈重創,已經支撐不了幾十年光陰了……”
“敖兄,人間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幾十年后,大漢或許不存,但漢人永存,朕便足以!”
“好氣度,好胸襟。本王此來,愿為漢皇錦上添花!”
涇河老龍敖濤拂著長須,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高仁看著這頭老龍,不要說涇河龍宮,便是四海龍宮,在這個神話為背景的世界,也不過是地方上的小勢力,與天庭,與靈山實在不能相比。
幾百年后,這頭老龍被天庭毫不猶豫的就當做了棄子,在那刮龍臺上走一遭,身死道消。
何其之凄慘!
“九州有敖兄,真乃大漢萬民之福!”高仁適時的捧了一捧。
“本王只是小小的九州司雨龍神,也別無它物,只有一條對漢皇至關重要的消息,要送與漢皇……”
“洗耳恭聽!”
“七百年之前,太清真人化身老子西出函谷關,東方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紫氣縱橫三萬里。那時我雖然才剛剛坐上涇河龍王之位,倒也親眼目睹了那番盛況,知曉了一二辛密。那時,函谷關關令尹喜尹真人,身懷大機緣,得老子道德經三千言,區區百年便得道飛升……”
這些信息,高仁自然了然于胸,并非什么重要的東西。
“敖兄所說的難倒是那《道德經》?”
敖濤搖了搖頭:“那是道門無上功法,本王哪里能夠得到,所說的機緣并非此物,而是老子留于九州人族的四十九縷紫氣,便一直封存在函谷關之中……”
敖濤帶著淺笑,微微淺嘗了一口香茗,略帶苦澀的茶香在口腔中綻放,想要看眼前這個人間天子驚訝的表情。
高仁只微微一皺眉:“敖兄,是讓朕去奪之?”
“奪不了,只憑機緣。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后,孔圣人得其一,成儒圣,孟子得其一,成亞圣,墨子得其一,莊子得其一,荀子得其一……終成百家爭鳴之盛世,人族大興。及至戰國末年,一縷紫氣入關中,商鞅得三分,奠定大秦一統之基業。楚漢之際,蕭何、張良、韓信共得一縷,開創大漢盛況,后來董仲舒得一縷,罷黜了百家,開始獨尊儒術……直到如今,細細數來,那函谷關中還剩有三十六縷紫氣。當今之世,人間大劫將其,本王料定,那函谷關中的紫氣必然要出世,漢皇當需留意!”
高仁沉默了一下,說道:“那些紫氣乃圣人所留,必然遵循天道運轉,敖兄,明人不說暗話,你究竟為何而來……”
“哈哈,漢皇太過于小心謹慎了。本王命中將有一劫,現在雖未到來,但也需早做準備,以人間氣運護體方能渡過,本王想借漢皇在泰山立廟,不知可否?”
“大漢只剩三十載國運,敖兄真的要將寶都壓在朕的身上?”
“三十載,也勝過什么也沒有,如今那些諸侯皆有仰仗,不是我能夠插足的,還是漢皇這里更能得到實質性的回報。只要在規則之內,我皆能相助漢皇,然否?”
高仁微微扼首,說道:“若能平定天下,為你在泰山立一廟也不無不可!”
“那便先行謝過,漢皇需知道,那得到紫氣之人必是才華橫溢之輩,若能得之,必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