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家所愿,gs新技術在花滑賽場上的優勢所在,于jennyaten的短節目堂吉訶德里,首次展現。
技術回放第一個動作是摔倒的3z,在慢放過程里,畫面左下角出現了三行數據。
孫婭然“最高點的高度是402厘米,遠度244米,角速度最大為446弧度秒。”
角速度與轉速正相關,也就是轉速越快,角速度越快。
每個選手的轉速不同,自身條件也不同,高遠度更是有差異,旋轉時有些可能會做延遲轉體、有些很快收緊、有些喜歡提前打開等等,不同的因素導致不同的結果,jennyaten的3z數據是這個跳躍的,下一個3z可能會與之有差異,這都很正常。
但大體上,是與這個數據近似的。
不可能出現她的3z高度猛然提升變成五六十厘米,也不可能遠度成為三米。
所以參考價值肯定是有的,起碼對于3z這個跳躍是這樣。
數據實際的數據
愛死了,我已經能想象到這場比賽的腥風血雨了
啊啊啊啊啊居然能蹲到官方給數據的一天
雖然想過,也假設過,聽到了孫婭然賽前簡單提起新技術的作用時緊張過,但真的等到了這一刻,人們還是很激動。
技術粉深挖規則和動作,為的不是好玩,是能夠有理有據地分析選手們的技術實力。
測算數據這點,很早之前就有人做了。
日本的電視臺還專門做過這樣的內容,找了嘉賓來跳躍,測算她的高度遠度等等。不過請來的不是知名運動員,而是一些同樣在學習花樣滑冰的人。
還有從花滑從業者的跳躍數據,去倒推一線選手數據的。
大部分冰迷沒有這樣的機會,最關鍵的是,說到底,他們想要知道的數據不是誰私下的訓練、哪一個瞬間的跳躍,而是一場實實在在進行的比賽。
比如年初的世錦賽上,叢瀾的長短曲的每一個跳躍都是什么樣的高遠度,有著什么樣的軸心。他們更想測量一場比賽,而不是叢瀾的一個訓練。
可這是無法做到的,肉眼沒有用,賽后不可能讓人立刻上冰拿著尺子測量冰痕,也無法用專業的測算儀器擺在冰場周圍收集數據。
所以他們想盡了辦法,找對比物、運用數學方法,試圖去接近那個真實數據。
以前很多人都估測過叢瀾的3a數據,不只是冰迷,還有世界各地的教練組俱樂部,她3a從近60的高度,到一階段穩定的6062,再到66,現在有時候會出現的上了70,這個數據都是大家推測出來的。
通過賽場周圍的擋板、她一個跳躍跨越了幾個觀眾席座位,再根據她所處的位置,從而得到相關數據。
不精確,但足夠了。
江樂心她們在外遇到有人說叢瀾跳躍不行的時候,用的就是這些數據。
我已經準備好了,這次藍莓的跳躍滑行,將有精準的官方數據背書,以后誰再挑剔她跳躍,我糊他臉上
掏出我的筆記本,準備記錄
還有路線圖,以前都是姐妹們自己一點點摳出來的,這次直接生成
這波是技術粉的狂喜啊
而且,這件事說到底不止是對叢瀾一人有利,也不是只單純的對兔子家瓜隊有利。
花滑選手的跳躍水平如何,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有些選手總被罵低空轉速,有些被夸跳躍很高很遠,但總是沒有相關的數據支撐,憑借的只有眼睛。
冰迷自己制作的數據表格又沒有權威性,非要罵這是瞎算的,也站得住腳。
因此引發的撕逼大戰不知幾何。
這次,來c參賽的單雙人選手,將會得到他們本場比賽的實時數據,可以預料到,將會極大地方便眾選手的賽后復盤工作。
副作用可能就是冰迷會來湊熱鬧吧,外網已經有人開始知曉,c有黑科技出現了。
幾十個散布全場的高速攝像頭,經過四臺電腦的計算和每幀畫面的校準,由gs核心作處理,保證誤差以毫米計算,從而得到數據處理后的結果。
jennyaten,成為了gs功能之一的跳躍可視化在c上進行披露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