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人扭頭看她。
“師姐說了那肯定是真的”
“哦耶我今天要加練一個小時”
“我兩個小時”
“我承包這塊冰了”
“去你的冰是我的”
六練的存在是為了讓運動員有最后的機會適應當前的冰面,因為隨著時間、空氣、觀眾、已出場參賽者的不斷影響,這塊冰與o時已經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兩塊冰了。
冰刀不接觸冰面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下一個面積上的冰是怎樣的。
因為冰面質量不佳,跳空、摔倒、打滑,更是常見。
叢瀾吃過這樣的虧。
新技術之下的冰面,至少能減少一部分影響,保障運動員的基礎設備需求。
隔壁短道他們,這次是真的沾了花滑的光。
這樣的冰面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場館環境就不用提了,燈光照明、溫度濕度、除塵等等,都是最合適的。
就連gs的設備也不用總是搬來搬去,這次直接就分了個地方給它。
這里確實是新家,一個張簡方終于能夠滿足的、想要的,新的訓練場地。
八月份,國內新申辦的b級賽正式在北京舉行。
張簡方說,既然都辦了,那當然是jr和sr一起啊
他還特意安排在了八月份,比jr賽事都靠前,是8月3日進行第一場比賽。
賽程比較的長而緊湊,兩個年齡組的報名人數都比較多。
四個項目全滿,男單是jr28人sr22人,女單則是jr36人sr28人,雙人是jr19組sr13組,冰舞是jr13組sr11組。
“看看,我們的花滑發展是多么良好”張簡方美滋滋地。
b級賽說白了,只要冰協代替報名,交錢就能去。
而且它的場次是非常多的,總能挑到一個競爭性不那么大的b級賽。
不過隨之而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單項目參賽運動員的國籍不滿四個,isu不承認它的成績和積分有效性。
所以四個項目都湊滿國籍,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倒是沒什么問題,雖然照舊是b級賽的規矩不包食宿費用自理,但亞洲舉辦的賽事不多,日本韓國的一些運動員都來了,還有俄羅斯的,每個項目也有奧地利、德國等的運動員過來,算下來每個項目的積分都有了保證。
其中,來自中國的運動員加起來可以占四分之一的人數。
畢竟b級賽不管國籍人數,也沒有太高的要求,是一個刷分、增長大賽經驗的好去處。
出國費事費錢,國內賽也就是跑個北京,加上運動員家長教練團隊的花銷,算下來也遠遠比不上出國的一半。
況且,出自省隊的運動員團隊,冰協到時候還給報銷。
張簡方就差把“自家比賽快來”這六個大字寫他腦門兒上了。
比賽的tite有點俗,中國杯給g了,這場b級賽就簡單地叫做了夏日杯,asurtrohy。
導致叢瀾她們老覺得,這個比賽沒那么正式誰家暑假不放假,來比賽啊
你名字都快要叫做“暑假”了
國家隊一線成員沒有參賽,都是二三隊和國青隊的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