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是傳統但又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流傳下來的東西,在每年的c里,都被參賽者形成了共識。
應答快難受死了“我這個水平”
沐修竹“你不比任何一個人差”
應答“”
不,你聽我說,沐哥,我真的比你差好多
我沒你那么多四周
你除了4o都快全了
殷英千更為凄慘“我連這個邊兒”
沐修竹打斷“不到最后一秒不能放棄從第六第七第八,靠著自由滑翻上來,我們隊里好多人都做到過”
像是樓翎易儒,像是沐修竹,像是更多的人,都有過短節目落后的情況。
自由滑奮起直追,那樣的刺激與孤絕,是任誰經歷過都不會忘記的感受。
為此,有冰迷配上了振奮磅礴的bg,把這些重新剪輯,出的視頻播放量非常高。
還有人在評論區說,每次失落低沉了,就會來看一看,從中找到奮起直追的動力與勇氣。
沐修竹想去找自己的手機“要不你們瞅瞅”
應答aa殷英千“”
也不是不行。
兩人拿第二第三的可能性,不是說完全是零,但殷英千的就比較渺小了,應答還行,他的名次不算太落后,跟第三四名的分差也不是太大。
這樣一來,自由滑能穩住,是很可能超過去的。
男單只要追求高難度,賽場失誤摔倒什么的,就非常多。
現在應答有兩個選擇,要么也多一個四周跳進去,他是可以跳兩種四周的,分別是4t和4f,現在配置也是自由滑雙四一個3a,因為他的3a太容易抽風,所以連重復的3a都不能放。
但他日常練習的其實是三個四周和一個3a,就是完成度沒有雙四配置的好,所以這次賽前報名時,給的配置就是雙四的自由滑。
奪冠是有點不夠的,排第三的話,在短節目不失誤的前提下,可能性倒是很高。
結果他這次失誤了。
第二個選擇就是照著雙四去滑,因為他在這種配置下的可能性能到60與70之間,這個概率很高了。
但話說回來,不代表高分和高e。
像是書法作業,卷面干凈無錯字的,不一定就是寫得非常優秀的。有涂抹痕跡的,也不是書法非常差勁的。
蘭亭集序原貼那樣多的涂改修正,也不妨礙人家是天下第一行書啊
后續謄抄得再干凈整潔,終究比不上那一時的意氣抒發。
分全名是節目內容分,它不單單是藝術性,也對整個節目的不同維度進行評價。
只能說,應該得到了他可以得到的基礎分數。
不精彩但是也不落后,這就是教練組對應答的的評價。
至于殷英千,他既然已經這么落后了,最好的選擇其實就是拼一把。
將他的低配置雙四,改成三四。
盡管很多人從前兩年就開始用三四和四四了,但今年的規則更改了以后,四周跳只能重復一種類型,所以有兩種四周跳的就只能三四,而不是四四了。
這也稍微降低了男單自由滑內卷的程度。
不過也沒降到哪兒去,因為很多人開始瘋狂追求四周跳的種類,導致現在不規則跳躍越來越多。
以前不想上的,現在迫于無奈也得上了這是有些人在采訪里為自己作的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