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瀾去年那場腰傷很嚴重,是多年的勞損加在一起返還的難以忍受。
時好時壞,又因為沒辦法完全放棄訓練,所以好得非常的慢。
特別是今年年初又腳踝受傷,也是因為狀態問題訓練出了差錯。
這兩個傷的疊加,讓她上半年過得很是艱難。
每次運動員有無法上冰的長時間養傷出現,就會導致技術的回退。
這個時候,之前技術越厲害,并不代表傷后恢復越快。
有時候反而在恢復階段,撿拾技術會比普通運動員更難一些。
競技這方面的人體研究有很多空白,個體的情況不足以成為普世原理,只能當做特例。
以前叢瀾jr出3a,升組出四周跳,這種難度讓世人驚嘆,他們夸她是跳躍天才,從而忽略了她在滑表上的天賦。
實際她是全才。
由她衍生出來的“花滑女單標準”,離譜中又帶著合理,那陣子,對身高體重骨骼甚至頭圍、腳碼、手長、腿部比例等等,都有數據總結,不少俱樂部照著這份數據去找學生。
他們覺得,身體條件越接近叢瀾,天賦可能就越接近。
于謹這邊,也收到過很多人投遞的資料卡,上面對身體的詳細數據也標注得清清楚楚。
他遇到過跟叢瀾索契周期比較接近的數據,但相反,這個孩子的水平連桑瑩都比不上。
隊內之前倒是有人想要復刻叢瀾,朝著這方面努力過,于謹收到的那個資料后來轉給了他。
于謹沒在這方面去努力過,他曾經是想有個叢瀾第二的,只是在教學過程里,他很快就明白了,不可能。
沒有叢瀾第二,因為叢瀾就是叢瀾。
叢瀾的身體數據確實格外適合花滑,但起作用的不單單是這些外在條件,還有獨屬于她、無法割裂的東西。
意識、智慧、學習,或者簡單總結成為,天賦。
這些無法被復制的,共同造就了叢瀾。
傷病之后的復冰訓練,于謹很急,又沒那么急。
他總覺得,卡在三周跳上的叢瀾不是恢復不了她原本的跳躍水平,而是還沒到時機。
一周跳很簡單,二周跳也簡單。
三周跳的時候,叢瀾能跳出來的3t很丑,根本就不像她的水準。
然后她說,我試試4t吧。
于謹就讓她試了。
結果摔得很慘,齜牙咧嘴的叢瀾在冰上爬起來,沒急著往于謹這邊去,而是低頭看著那個痕跡在思索。
于謹也沒急著喊她。
他很多時候都由著叢瀾發揮,給建議給指導,但不會要求叢瀾所有的都必須聽他的。
對如叢瀾這樣的天賦者,嚴格規范所有不如給她一定的自我反思發揮空間,后者的效果會更好。
旁邊有人在練冰,時而傳來摔冰聲,時而又從她身邊滑過。
叢瀾就站在那里,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什么。
之后,她抬頭望了望于謹。
于謹瞇了瞇眼睛,他這會兒離得比較遠,又沒戴眼鏡,不太能看清楚叢瀾的表情。
只是他莫名地覺得,叢瀾陷入了一個神奇的狀態。
這個狀態他曾經見到過。
那次結束后,叢瀾出了4f。
她跳出來過,只是后續沒再打磨,專注練她的4z了。
后來編排到節目里的四周跳要跟兩個3a一起,難度也不比四個四周差到哪里去,就沒再針對4f進行過多練習。
叢瀾再次起跳的時候,跳的是5t。
一個很神奇,幾乎不可能被人跳出來的跳躍。
五周跳,已經超越了人體極限,在不偷周抹冰缺周的情況下,就算t跳天然re180°,它也不可能被跳出來。
叢瀾練過,練它的原因是想練4a。
a跳的困難從3a發展至今沒多少女單能跳出來,以及在男單角度依舊是難關,就已經可以看出來,4a會有多么艱難了。
四周跳跟三周跳是兩個完全不相等的難度,那么,4a和3a的區別可以形容成兩個次元的難度。
為了提高轉速,叢瀾練了很多次5t,摔得非常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