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女單選叢瀾,是因為她太具備代表性了。
叢瀾“所以,我們要測數據”
她看著前方那個被包裹起來的小屋子,又看了看周圍的高科技裝備。
初曉山“對一些更精確的數據,你現有的。”
小屋的門打開,里面是一百多個攝像頭,在狹窄的空間里密密麻麻地分布著。
叢瀾“對密恐一點都不友好,幸虧我不是。”
她關上了門。
初曉山笑了起來。
叢瀾比劃了一下“這個空間不夠的,跳躍做不起來,而且陸地上的數據,對于冰上沒有那么大的參考性。”
初曉山解釋“陸地訓練與冰上訓練的數據都要測,不是只測這一個就完事兒。”
叢瀾“哦”了一聲。
褚曉彤瞪大眼睛,走過來“哇我們要用到這么高科技的玩意兒嗎”
初曉山被“玩意兒”這個詞噎了一下,隨即無奈點頭“是,就這玩意兒。”
第一批的選手們都在這里了,教授他們在跟張簡方等人對接,項目的科普則交給了初曉山這些學生。
之前張簡方選擇跟初曉山的導師合作,不惜花費大價錢支持這個科研項目,就是因為他導師在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運動傷害防護等等與人體科學、訓練相關的領域有過一定的研究成果。
錢少嘛,得花在刀刃上。
跟隊的學生不只是初曉山一人,來回輪班調換,總的算下來得有二十多個,這個項目也不是只他導師參與的,還有其他專業的教授。
初曉山科普小課堂開課啦
他對著幾個年歲比自己小,見識卻不比自己少的國際級運動健將們說道“我們開展的科研項目,主要是為了明年的冬奧做準備。花滑這個競技運動,你們比我更了解,動作上的細微差別,就能影響整個跳躍的質量。一個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失誤,會導致這個跳躍失敗。”
于謹就曾經吐槽過,日常訓練時,他們這些教練有用,但不是那么的有用。
他們能看到選手的不足,也明白哪里有失誤,可是,在指導上,更多時候卻是“無效”的。
起跳要怎么壓住冰刀,用多少的力,還欠缺什么這些,他們能說,卻沒辦法說得精確到微小數據。
哪怕是錄制視頻反復觀看,也很難同一時間注意到了所有的方面,更何況他們訓練時只是一遍過。
初曉山“我們在這兩個賽季,采集了你們的圖像信息,與總局那邊的科研所進行了合作,組成了新的團隊。”
張簡方沒事就跑體育總局,也不是老要錢去的,他還辦了很多的麻煩事兒。
作為橋梁進行溝通,也是他的功能之一。
這不,他就牽線成功了這個合作,擴大了項目團隊,也順便要到了更多的總局支援。
后者也很重要。
初曉山看向右側“丁教練為曉彤制定的3a訓練方案,過程里也有我們的參與。”
被點名的褚曉彤呆住“哎”
這是什么
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操作起來比較麻煩而已。
叢瀾與褚曉彤的訓練、比賽圖像被導入到電腦,運用輔助軟件對技術動作進行分析,得到相關的詳細數據,并將這些了丁教練,幫助他更快、跟精確地掌握褚曉彤的實時技術水平,對其查漏補缺。
也是因此,丁教練得以發現褚曉彤在訓練時的問題,用科學系統的方法來糾正與改善。
3a就是在這樣漫長又復雜的過程里,被他一點點帶出來的。
褚曉彤只知道丁教練很費心,但她并不清楚后面的做法,不過她一直很感激教練。
運動員的水平是不斷變化的,數據便也是動態的,如何制定出最佳的策略,這讓他們團隊傷透了腦筋。
叢瀾“怪不得有時候訓練場周圍會有幾臺攝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