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銘晨說了那么多,陳學勝也有點受到觸動。可是并不表示陳學勝就完全贊同胡銘晨的戰略設想和發展路徑了。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自信心的問題。陳學勝的心里,他是沒有那么宏遠的信心的。在他看來,像彭博電子有限公司這樣的小公司,做好代工賺錢才是第一要務,不管是GE還是NM公司,對他來說都有點遙不可及。
換言之,陳學勝沒有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大企業家的雄心,而胡銘晨有,不但有,胡銘晨已經千方百計的在往哪個方向邁進。
“你說的這些,我都覺得有道理,可是我們公司還很小,與人家我們還差得遠,就算我們搞技術研發,又能投入多少錢?那些應該是大公司才有實力玩的玩意。就像我們這個工業區,幾十家公司,真正花大價錢去搞研發的,一家都沒有。”陳學勝掙扎著道。
“所以這些公司,最終都成不了氣候啊,或許他們現在能過得滋潤,能掙到辛苦錢,可終究一天,他們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當別人用上汽車貨車拉貨的時候,再好的馬車也是落后的,也是要輸的。滿清末年我們的大門是被什么打開的,堅船利炮,那時候養人才出動多少人,我們拿著大刀長矛的又有多少人,結果還不是簽訂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你說那些是大公司才能玩的玩意,那大公司也是由小公司長成的啊,哪個公司一創立就了不起?還不是得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GE公司那成千上萬的專利,也不是一天干出來的,技術靠積累,人才也得靠積累。否則我們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更不會有自己的核心人才。”胡銘晨有理有節的道。
“那你說怎么辦?我們現在該如何做?”陳學勝說不過胡銘晨,只有退而求其次了。
“很簡單,列出一個規則來,比如利潤的多少投入技術研發,或者營業額的多少投入技術研發,這個比例一定要控制住。”胡銘晨道。
“那你覺得呢?什么樣的比例合適?就我所知,大多數的公司都不超過百分之三。”
“百分之三,百分之三能做什么啊。就因為我們國家的企業研發投入過低,我們才會一直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胡銘晨說到這里,又喝了一口水稍作猶豫,“考慮到我們現在的經營狀況和方式,用營業額來衡量有些不靠譜,我們的利潤太低。這樣,用利潤來劃比例吧,利潤的百分之五十用于科技研發和改造。”
“百分之五十?那就是一半了唄,這比例是不是也太高了?這樣投入的話,我們還怎么擴大產能啊?就比如我們現在利潤四百八十萬,豈不是要有兩百四十萬去養技術人員?”一聽胡銘晨說利潤的百分之五十,陳學勝就差點跳起來。
在鵬城這么多年,他就沒有聽說過哪家公司會拿這么高比例的利潤來做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