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意思就是說,你們其實一開始并沒有發現小男孩子失蹤了,兩條救援艇的人互相以為被對方救起了,是吧?”施菲菲追問道。
“是這樣子的,所以當孩子母親哭喊著還有孩子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問題不對,立刻四處尋找。結果,他被卷道了一堆水草下,我們沒能第一時間發現。”胡銘晨道。
“那那個調查組得出結論,說你們存在過錯,說你隊他們表示,你們有失誤,你內疚和慚愧,這又怎么回事?”王主編就一個核心問題提問道。
“其實我那天被喊去詢問,是有點莫名其妙的。實際上,你們所看到的資料,并非那天問話的全部。他們做了全程錄像,至于為何不公布全程,而只是剪輯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就不得而知。在我看來,那是嚴重的斷章取義,更別提什么見死不救。不過,說到過失和失誤,我覺得是真的存在,我到如今,依然感到愧疚。就像剛才我說的,如果我們能夠早一點發現孩子,能夠早一點救起他,也許一切會不一樣。”
“那他們批評你們是不專業的救援隊,正是因為不專業,才導致了悲劇發生,你又怎么解釋呢?”施菲菲問道。
“我不否認我們的非專業,相比起其他專業救援隊,我們算不得訓練有素,這點事真的。可是我就想問,在災區那么多的救援人員,專業的占比是多少?實際上大多數還是普通老百姓的自發救助。其次,就算是專業救援隊,就沒有失誤了嗎?去年東部外海有漁船側翻,海上救援隊出馬了,可是十三名船員,只救起來七人,剩下六人下落不明。今年年初,北部森林發生火災,多只消防專業力量前去撲火,可還是有一名護林人員和一名戰士遇難,這又怎么解釋?難道要責怪海上救援人員和消防救援人員嗎?何況,這次大水,上百人罹難,難道也要算我們頭上?我們的到來,是降低了人員和財產的損失,還是增加的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我們不圖任何功勞,我們不圖任何回報,但是,把帳算我們頭上,我始終覺得不太公平。”
“你這樣解釋,我們算是了解了,那我就納悶,為何會對你們有如此不利的言論出現?”王主編問道。
“這個問題我真回答不了,要問他們才行。不過我有一種感覺,是有人刻意的針對。”胡銘晨答道。
“你那天在醫院,對孩子的母親下跪,當時是出于什么樣的心情和理由?”施菲菲換了個角度問道。
“當時,就是一種深深的內疚感,一個母親失去了孩子,那種內心的痛,我就算不是母親,我也能感受得到。我責怪我自己,我覺得我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孩子的家人......”說到這里,胡銘晨的神情變得有些悲涼和羞慚。
“那你會不會拿起法律武器,對那些對你們的誹謗進行反擊和追訴?”王主編問道。
胡銘晨:“我想過這個問題,可最終我放棄了。我覺得這是一種網絡現象,是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我相信,當大眾了解到了真相之后,他們會轉變看法。我不希望這個事情繼續蔓延和炒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