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知道消息的還是顧明南,他朋友多,在運輸隊接觸的范圍更大,消息分外靈通。
顧明南當天回家,就把工農兵大學的事情說了,顧明西疑惑的問“這高考都停了好多年了,淑梅表姐畢業那時候就沒法考大學,現在還能推薦去上”
“都傳得有鼻子有眼的,肯定是真的。”顧明南說,“你想啊,高考停了,大學都還在吧,總不可能都空著浪費,那不得想辦法招學生。”
顧三妹一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那這樣的話,咱是不是都能有機會了”
顧明南翻了個白眼“就算能上,怎么樣也輪不到咱們。”
顧三妹心底也這么覺得,要是高考,那大家都憑真材實料,可要說推薦,那還不得靠人情到時候誰優秀,誰不夠優秀,不就是人一句話的事情
她頓時嘆氣道“哎,還是高考好,大家都一樣。”
顧四妹也在旁邊點頭“可惜高考停了,現在開始推薦的話,那以后是不是都不高考了”
顧明南暗道要是高考,他肯定是考不中的。
再一看他家大哥坐得穩穩當當,似乎壓根不意外,頓時驚訝問道“大哥,你都不驚訝嗎難道你早就知道了”
顧明東自然是早知道這碼事,便笑著說了句“之前在三妹帶回家的報紙上看過一眼,其實去年年初北京那邊就開始試點了,只是咱這邊遠,所以知道的才晚。”
“北京居然早就有了”顧明南有些羨慕,多好啊,不用讀書就能上大學。
早知道有這樣的好事兒,那他那似乎也跟他沒啥關系。
顧明東算算時間,十年初期最為混亂的場面已經漸漸平息,像是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打砸的場面,如今也漸漸少了。
對于特殊人群,他們的苦難遠遠沒有停止,但對于風暴之外的老百姓,日子卻步入正軌,甚至發展出時代背景下的特色生活。
雖說輿論環境依舊緊張,但混亂過后,大學自然也要步上正軌。
高考暫時沒有恢復,但在廢除考試制度后,群眾推薦的工農兵學院成為時代的主流。
顧明南好奇的問“大哥,他們傳得可玄乎了,都說只要成分好就能上大學,到底真的假的”
不只是顧二弟覺得好奇,三妹四妹連帶著幾個孩子都覺得好奇。
顧明東見她們都疑惑,索性解釋道“通過政審只是第一步,報紙上的原話是,從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中選拔學生,讓他們在學校學習幾年之后,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至于學了什么,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一切全靠自己自覺。
“工人。”顧明南指了指自己。
“農民。”顧明南指了指大哥。
顧明東按下他的手指“第一屆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軍人,除此之外也以各地工廠、組織中的骨干人才為主。”
雖然大家都是勞動人民,但人與人,地區與地區的差距也依舊存在。
顧明南也不是傻子,一聽就懂了“果然就算是群眾推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去的。”
顧三妹笑道“怎么可能每個人都去大學,全國就那么幾所大學,裝都裝不下。”
顧明南嘆了口氣“聽說他們只要上兩年大學,出來全是干部,哎,這樣的好事兒肯定都輪不到咱們。”
顧明東意有所指道“你現在在運輸隊,好好干努努力,說不定還能有機會。”
運輸隊可是溪源鎮上最好的單位了,顧明南又是為了公家受過傷,拿過榮譽勛章的,要是他自己知道上進的話,說不定真的能有機會。
結果顧明南抓了抓下巴,笑著說道“我就是說說,好不容易初中畢業了,真要繼續讀書的話我比誰都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