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記在旁邊問道“洪教授,那你看這事兒”
洪教授回過神來,也露出幾分笑意“上河村交上去的水稻我檢查過,沒有問題,稻谷顆顆飽滿,比普通的水稻要好一些。”
“如今再看這邊水稻田里頭的稻苗,長得也比一般的水稻要好一些。”
王書記哈哈笑道“我就說過,上河村的同志都是好同志,怎么可能干弄虛作假的浮夸事兒。”
顧明東在旁看著,發現王書記對這位洪教授的態度十分尊敬,要知道這時候動亂未停,教授不一定是備受尊敬的稱呼,可見洪教授來歷不小。
洪教授點了點頭,又問道“顧隊長,我想在你們生產隊借住幾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糧食產量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
即使顧明東方才說的話都是真的,可僅僅是肥料和耕種方法的提升,不該直接讓水稻最后的產量翻了一番不止。
洪教授到了地方,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方才他們來上河村的路上,看過溪源鎮其余生產隊的水稻田,就算是被照顧的極好的田地,今年風調雨順也算豐收,但產量能超過400斤已經是極限。
就算是他們農科院剛研究出來的新種子,抗寒性較強,耐肥抗倒,而且生產的周期比較短,但種一季也就600700斤。
可上河村生產隊的種子,還沿用了以前的糧種,只是經過粗狂的優選,并未從根本上進行改變,為什么在改種兩季之后,早稻的產量就能達到700斤以上
方才王書記提了一嘴以前的農學院教授,可仔細一想也站不住腳,知識是有力量,可力量不該這么大,這么快速。
如果弄清楚原因,那農科院停滯不前的糧種計劃,是不是就能往前邁進了。
這個想法讓洪教授心頭一熱,原本只打算來看看,現在卻決定留下來看完這一季水稻的變化。
至少他得找個機會,尋到吳巍好好聊一聊,看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技術。
王書記一時有些為難“洪教授,這生產隊的住宿和飲食條件都不好,而且也住不下這么多人,您看”
洪教授卻說“我也是貧農出生,習慣了農村的條件,難不成還怕這點艱苦。”
說完又道“這里用不著你們,你們都回去,該怎么匯報就怎么匯報,這兒我一個人就夠了。”
無論王書記和學生們怎么勸說,洪教授都打定主意要留下來。
王書記只得交待了顧建國好好照顧,別怠慢了北京來的農業專家。
顧建國苦著臉接下了這顆燙山芋。
洪教授像是沒看見他們的表情,看向顧明東“小同志,你再陪我在田里頭走一走。”
顧建國推了一把大侄子“去,跟洪教授好好學學,爭取再次提高糧食產量。”
顧明東硬著頭皮跟上去。
洪教授邊走邊看,細細打量水稻田的模樣十分莊稼把式,不像是個教授,倒像是個老農民。
過了一會兒,他們倆不知不覺的走到了上河村與下河村交界處。
洪教授忽然指著對面下河村的稻田道“小同志你看,對面下河村生產隊種植的水稻,才是溪源鎮一帶最常見的水稻。”
顧明東心底咯噔一下,臉色鎮定的回答“洪教授,我看著水稻苗子都長一樣。”
洪教授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又說道“對面的禾苗能長到一米三,桿兒高,但是不耐肥,化肥撒下去也不一定能有用,而且不抗倒,不抗病,遇到風害蟲害就會遭殃。”
“而且也不抗寒,生長的周期太長了,一年到頭只能種植一季,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收上來也就三四百斤。”
隨著他的話,顧明東心底大感不妙,說打底他上輩子壓根沒種過田,而原主也對地里頭的事情一知半解。
顧明東自以為收斂,在化肥和新型種植技術的沖擊下,上河村的社員們也沒發覺哪里不對勁,只為了豐收而感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