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但是的交州刺史朱符為了向朝廷上面的大官僚邀功,向交州各地收取重稅,使得無論是蠻人還是漢人百姓都苦不堪言。官逼民反,百姓們活不下去了,就直接造反。失去人心的朱符不出任何意外的被殺死了。大漢對交州的控制和影響力瞬間直降,直到無法控制。朝廷不得不找一個有能力的人來整頓交州的混亂局面。而士燮就進入了當時劉協在位的許昌小朝廷的視線,被封為了交趾太守。
士燮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帶著自己的族人通過不斷的征戰,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靠著不斷南下的漢人帶來的充實人口,不斷地對交州進行改革。交州的情況不斷地變好,各行各業都因為有漢人帶來的技術而突飛猛進。無論是漢人百姓和蠻人百姓都開始安居樂業起來。在沒有戰亂,有能夠吃飽肚子的前提下,誰也不會找事來做。有一些蠻人部落感覺士燮為首的漢人威脅到他們,向士燮發起了挑戰。最后的結果就是士燮輕松地將這些蠻人部落給清除了。
士燮趁機將自己的族人分散到交州各個地方但官。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士燮一族居然個個都是人才,手段和名聲都非常不錯。
士燮靠著自己的才能和族人的能力,最終一統交州。
交州幾乎已經是士燮一家的私有物品。士燮名義上是大漢的官員,實際上他就是交州的土皇帝,什么事情都由他說了算。
為了安心當土皇帝,士燮就不怎么和中原的人往來,同時大漢各方對交州蠻夷之地存在偏見,一直都以為交州還在混亂之中。
靠近交州的江東也是這么認為的。
陸遜以為交州是一盤散沙,其實不然。江東軍一開始的進攻順利,那是因為交州太多年沒有遇到戰爭了,使得戰斗力比較低下,而且士燮萬萬沒有想到江東會在面對朝廷猛烈進攻的時候居然還有兵力來進攻他的交州,錯失了防御的良機,使得軍隊節節敗退。
等士燮反應過來后,江東軍和交州軍就變成了對峙的狀態。
交州和平太久了,可不代表他們會一直被江東軍欺負。
士燮果斷地召集了一股龐大的力量,和陸遜、孫權打了一場惡戰。陸遜和孫權也想一次性把交州給解決了。
戰后,無論是交州也好,江東軍也罷,傷亡都是很大的。
江東軍在陸遜和孫權的帶領下,實力強過交州。但是士燮是本土作戰,還有更多的兵力源源不斷地趕來,對于江東來說,是大大的不利。
兩軍僵持不下,局勢變得微妙起來。
于此同時,陸遜和孫權收到了關于劉玉御駕親征益州,把劉備給干掉的事情。
不安在陸遜和孫權的心中盤旋不散。
劉玉拿下益州之后,接下來就要攻打江東了。而孫策出擊長沙的事情,陸遜和孫權是知道的。他們也可以斷定,拿下益州之后的劉玉,絕對不會讓江東好過的。此時,江東的力量有一部分被限制在交州,此時此景,根本無法回去支援江東。
陸遜相信士燮會讓江東軍離去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士燮居然主動來找孫權和陸遜,表示了自己愿意歸降江東。
孫權和陸遜都是不相信的,士燮會這么識相
而士燮真的是不愿意打仗了。
江東的入侵,幾乎把交州這么多年的發展給毀掉了一半。要是戰爭繼續下去,交州就會變成以前那樣了。
士燮不得不為自己考慮。混亂不堪的交州絕對不是士燮想要的。
只要停止了戰爭,等江東軍走后,交州同樣還是士燮的天下,還是由他說了算。
士燮也收到了神武皇帝拿下益州的消息,他認為大漢朝廷就要對江東動手了,相信自己的歸降,江東一定會接受的。
陸遜猶豫不定,他很難相信士燮這個老狐貍。而孫權經過短暫的考慮之后,立刻就同意了士燮的歸降,提出了質子、上供、江東派出官吏等條件。
士燮這邊完全同意了。上供是簡單的事情,無非就是一些交州非常多的象牙、珍珠、珊瑚等物,至于送出質子,那更加沒有問題了。士燮有好幾個兒子,拿出一個出來是沒有問題的。隨便死了一個,也不怕斷后的。至于江東派出來的官吏,士燮就笑了。遠離江東本土,來到交州的江東官吏能有多大的影響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