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不愿意交州因為戰爭而毀掉以前的發展,孫權又想停止戰爭獲取更大的資源,兩人一拍即合。
士燮和孫權在兩軍之前達成了協議。
至此,士燮成為了江東歸屬的一個勢力,聽從江東的安排。孫策和陸遜整軍北上,返回江東。
消息傳到江東,整個江東都沸騰了。
南下之策大獲成功,交州歸降江東,臣服于江東了。
周瑜收到這消息,拖著自己病體來到孫策的面前,向孫策提出趁熱打鐵,直接稱公的大計。
孫策是不敢相信周瑜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可是周瑜接下來的話,就讓孫策下定了決定。
周瑜對孫策說道“大丈夫立世,所求著無非名利。孫氏一門,自文臺公崛起,至伯符僅有二世。然伯符此刻雄踞江東,兼之交州臣服。占據天下已有其三。經長沙一戰,劉玉亡我江東之心昭然若揭,伯符有何必退縮。劉氏傳帝位已有數百年。江東孫氏豈有差之伯符乃是當世之英雄,稱公建稷,乃是應當。若是允許,伯符何不稱王”
周瑜的意思就是你孫策現在實力那么大,稱公又怎么了,條件允許的話,直接稱王得了難道你孫策會怕了。
孫策沒有下定決心。
最后周瑜向他說道“江東此時暗流涌動,軍民百姓都畏懼于神武。如今南下之策大成,伯符聲望沖天,何不一舉而成事,面南稱孤稱公之事,利于江東,伯符不可誤也”
說句難聽的,現在的江東,人心真的渙散了。孫策放棄了太史慈之后,使得很多武將心中有點不高興。而孫策手下文臣武將的官職都飽和了,他人想要上位十分的艱難。
稱公之后,孫策就可以大封手下。大家伙都有了上升的機會,自然人心就安穩了。
孫策考慮了一下,最后同意了周瑜的計謀。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孫權和陸遜回歸江東,孫策在整個江東的注視下,選了黃道吉日,于吳郡昭告天地、先祖,自稱為公,建立吳國,都吳郡封周瑜為大都督,總管全軍。張昭為國相,統帥文臣。魯肅為國尉,陸遜為尚書,其次弟孫權為武昌侯,幼弟孫翊為丹陽侯。其余文臣武將均有封賞。
沒有人去反對孫策,因為孫策稱公,對江東所有官員來說都是好事,他們都會應得的好處。更有人覺得孫策應該早點稱公。也有人覺得孫策稱公是太謙虛了,應該直接稱王
江東上下在這一刻團結一致。
至此,孫策開始和劉玉進行全面的對抗。
站在高臺上的孫策,享受著手下軍民百姓的歡呼,一時間雄心萬丈。
“大丈夫當如此”孫策心中突然發覺這才是自己想要的。
孫權仰望著自己的親哥哥,除了敬佩之外,心里面突然間有了一個想法“若是站在高臺上被萬人歡呼的人是吾,那該多好啊”
剛有這個想法,孫權就嚇得不輕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啊。什么時候自己會想要替代自己的哥哥了。
孫權收起自己心中的雜念,可卻發現周瑜微笑地看著他。
孫權強自鎮定地回給周瑜一個微笑。
周瑜輕輕地點頭,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此時的吳郡,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