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現在的局面都很危險了。這一點,東吳世家大族都脫不了干系。如果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全部都站在孫策這邊,不給孫策添亂或者制約,東吳都不會這個樣子。
孫策對于世家的好感度極低,所以周瑜說要讓世家大族出錢出力出人,孫策是舉雙手贊成。
有了孫策和周瑜的支持,張昭就不怕自己完不成這樣的大事。
就在孫策等人在談論大事的時候,孫策醒過來的消息都傳遍了整個吳郡,隨后快速向整個東吳散布出去。
在外對抗劉軍或者鎮守地方的文武們,孫策都安排人手前往通知了。
得到孫策醒來的世家大族都渾身發抖。他們都可以猜測到孫策一旦醒來,對于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曾幾何時,孫策舉起屠刀,將很多世家給滅了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現如今東吳的情況不樂觀,孫策和周瑜也一定會把主意打在世家大族身上。在亂世之中能夠存活到今日的世家大族,或者發展起來的世家大族,當然有著他們的底蘊。現在這一次就又要大出血了。
一些比較老實的世家就開始做了準備,就等著孫策派人到來,雙手將自己該出的那一份給奉獻出來。
有人害怕孫策和周瑜醒過來,當然也有更多人對于孫策和周瑜蘇醒過來感到興奮。
比如東吳軍上下的將士們收到他們的主公蘇醒,一開始是不相信,等真正得到確認之后,他們的士氣立馬就提升了一個檔次不止。有些士兵更是直接高舉兵器歡呼了起來。
一些武將聽聞孫策蘇醒,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如果不是身上肩負著任務,他們都想回到吳郡,參見孫策了。
至于魯肅和陸遜兩人收到消息,兩個都是一個表現,一掃身上的頹廢,整個人的精神頭都不一樣了。
然而他們都比較冷靜,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應對軍情,以免出現任何的差錯。
外面的情況如何發展,孫策和周瑜等人暫時不知情,他們還在商議著東吳的軍國大事。
在參謀處的辦公場所,已經商量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孫策,讓下人們準備了些飯食,給眾人充饑之用。
簡單吃了些墊付之食物,對于東吳的戰略問題研究繼續下去。
孫策和周瑜昏迷太久了,他們兩人對于東吳的現況了解不深,而張昭、張纮、諸葛瑾、朱治就一個接著一個地將一些問題和隱患給說了出來。
“主公,我軍兵力問題嚴峻之外,還有一個很是嚴峻的問題,咱們吳國的糧草雖然充足,但據老朽估算,可有一年之用。然戰況緊急,肯定會誤了春耕。屆時到了收獲之節,我軍的糧草收入就無法支撐所需了。”張纮提到了一個糧草問題。
東吳地處長江以南,氣候濕潤溫暖,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是東吳的地貌大多數都是丘陵地段,那種大面積大規模的平原地帶不能說沒有,卻是非常少。加上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東吳作為主食的稻谷產量非常低。東吳官府有那么富庶,主要還是對百姓的壓榨。
東吳的人口,在歷史上由于北方的戰亂,百姓不停地南下而得到補充。然而現在就不同了。北方中原地帶都已經好多年沒有戰亂了。無論是曹操也好,劉玉也罷,他們制霸中原的時候都采取了對百姓比較仁慈的政策。這使得東吳的人口無法得到巨大的補充。
有田地,也還需有人去耕種。沒有充足的人口,就沒辦法生產出充足的糧食,也無法收到充足的賦稅。這年頭,人頭稅可是官府稅收的大頭。
加上現在劉軍已經殺到東吳境內,百姓們擔心戰亂持續,有些甚至躲進了深山之中。可以見得,等春天來了,東吳大片肥沃的田地將要被荒廢了。
到那時候,東吳就可憐了。
張纮提出的問題,直中東吳的核心。
大戰持續下去,對東吳萬分不利。
孫策皺著眉頭,說道“子綱,以你的意思,就是在一年之內,我軍還不能夠擊敗劉玉”
“主公,未雨綢繆才是正道。”張纮不敢說是,但他愁眉苦臉的樣子,已經深深地出賣了他。
孫策很不開心,他不想這樣的。本來戰爭之中有以戰養戰一說。可惜如今東吳已經沒有多少兵力了,要不然還可以讓一個將領帶兵北上,在神武朝廷的境內劫掠一番,補充東吳的不足。上一次孫策帶兵進攻荊南,就是劫掠了不少東西。可惜最后孫策被打得灰頭土臉地回來,也怪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