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戰養戰是行不通,那就只能在本身上找辦法。
朱治想了想,建議道“主公,莫不如就讓民間百姓捐納”
朱治說的讓民間百姓捐納,實際上就是加收賦稅沒有什么區別的。百姓家里能夠有多少余糧支持啊東吳的官府、世家大族、惡霸等層層的剝削,東吳百姓能夠保證不餓肚子就燒高香了。
可朱治的提議也非常不錯。
百姓手中的糧食雖說少,但是積水成河,數量還是很客觀的。
孫策和周瑜可是清楚地記得劉備占據天府之國的益州,最后逼得要去向百姓借錢糧。說是借,實際上和強搶沒什么區別。劉備也因此失去了民心,被劉玉打得大敗。
益州的戰況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流傳到了東吳這里。孫策和周瑜還不得不對糧草問題多加慎重。
“民間百姓負擔很重,若是處理不當,恐有變數。”諸葛瑾急忙勸止了。
張昭和張纮頻頻點頭,諸葛瑾說的很對。
孫策以前是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的。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教訓之后,孫策就深切地知道看似柔弱的百姓,爆發起來比洪水猛獸還要恐怖。
“糧草之事關系我軍根本,諸位可有其他良策應對”孫策詢問道。
周瑜馬上就提出道“主公,以眼下之情況,我軍可參照曹孟德當年對抗劉玉之策,讓將士們進行屯田。”
張昭、張纮、諸葛瑾、朱治眼前一亮。是啊,他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以前曹操和劉玉在中原對抗的時候就實行過屯田。士兵在閑暇時分下地耕作,開戰的時候拿上兵器出征。屯田的效果非常大,在劉玉的封鎖下,曹操應是很少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可成否”孫策不懂什么叫屯田,他關心的是效果。周瑜的話,孫策是相信,但他需要更加確切的答案。
周瑜有點郁悶,孫策這一次居然不相信他。
不用等周瑜回答,張昭馬上就說道“主公,屯田之計可行當年曹孟德就是靠著屯田,有了大量的糧食,才能夠和劉玉對抗了那么多年。”
一聽到曹操靠著屯田和劉玉對抗了那么多年,孫策失聲地說道“如此良策,為何我吳國不用之”
周瑜等人都苦笑了起來。
屯田制很不錯,別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東吳這邊就差了那么一點。因為東吳大片的土地都掌握的世家大族的手中,他們壓根就不愿意這樣做。
而且東吳一直以來都沒有什么大的戰亂,十分的安逸。各種賦稅和糧食產出都比天下其他州郡要好,所以東吳上下官員都覺得屯田制有沒有在東吳,都沒有什么區別,
孫策很快就想起了這一點。東吳沒有實行屯田制,孫策這個做主公的要負很大的責任。
“公瑾,這事情就要給你去安排吧”孫策不動聲色地轉移了話題,化解了自己的尷尬。
周瑜知道孫策是什么德行,典型的死鴨子嘴硬,立馬就接受了命令,說道“謹遵主公之命”
有了屯田制,但也不能立刻落實下去,東吳現在需要的是一段相對和平的時間。東吳需要這樣一段時間來恢復實力。可劉軍根本不會給東吳這樣的機會。
要知道劉軍的主力還沒有動
在場的人都知道劉軍很快就會發動全面進攻,到時候東吳就要疲于應對。一旦東吳滅亡了,什么外援,什么屯田制都是無用功的。
周瑜嘆了一口氣,他和孫策被暗算昏迷,才是東吳淪落到這個地步的主要原因。
眾人都苦思冥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