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映桐和姚氏并肩走在北營的小道上,兩旁竹棚都圍上了松樹枝或者長茅草,也搭上了木板門。
夜里風涼,基本都縮在棚里聊天或者睡覺。
少數在外面走動的人遇上了,恭敬和氣地朝她們打招呼。
在宋家一耽擱,姚氏決定明天一早親自去工地監督,現在還是去一趟趙家再說。
“姑娘,咱們要開鋪子么,開鎮上還是開城里”
“這里去鎮上和縣城差不多路程,明天去縣城看看。”
環山村位置有點偏,選鎮上還不如選人流量和消費水平更高的縣城。
事實上,連縣城她都沒多大興趣。
她想把路修好,把環山村發展起來,生意還是自家門口做省事。
“沒想到明霞還有這手藝,那頭花真好看。要是擺鋪子里賣,起碼得五六十文一朵。”
要是專門做這個,一個月刨去成本,少說也能掙上百文。
這可比她以前在鎮上給人做衣裳賺錢多了。
“太廉價了。一兩起。”
舒映桐并不打算做什么薄利多銷。
本身就是一件費時的精細手工活,不能以成本來評估利潤。
好創意的價值永遠高于物品本身。
精品就要有精品的價格體現。
“一兩”姚氏小聲驚呼,“我也沒多少見識哈,那能賣出去么”
舒映桐淡淡一笑,“永遠不要低估女人的購買能力和從眾心理。”
只要把店鋪裝修成高檔鋪面,里面的商品創意新奇,噱頭給夠,自然有人愿意掏錢。
不為難窮人,只坑有錢人。
姚氏聽了個半懂,也不急著打破砂鍋問到底,反正到時候姑娘著手做的時候就知道了,不知道的再問也不遲。
姑娘要是真把明霞捧上去了,那她可就富了呀
做發飾這活又輕省,賺得還多
“姑娘,這活計挺好,多點人一起學著做”
“審美和天賦是天生的,明霞是天才,不代表每個人都是天才。如果她自愿帶人可以做,但是收益沒她高。”
設計師和工人那是兩個層面。
飾品這行,創意靈感值錢,手工次之。
兩人閑庭信步地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趙家的竹棚外面。
剛走近想敲門,里頭便傳來談話聲。
竹棚的隔音算不上好,兩人又站得近,里頭沒有刻意壓低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出來。
“爹俺俺不不想成親”低沉的嗓音加上結巴,顯得有些氣勢不足。
“你在說什么鬼話啊不成親你還想打一輩子光棍不成”中氣十足的男人聲音聽著頗為氣憤。
“青松啊,你這死腦筋怎么轉不過彎來啊你在山上鑿青石條才掙多少糧這苦力活也干不了一輩子啊”一個蒼老的婦人聲語重心長地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