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的習慣了談事的時候沒有男女之分,在選雛苗和飼養家禽的問題上反而是婦人強項。
漢子們圍繞樹木栽培各抒己見,大伙都沒有大面積種植經驗。舒映桐也只有書本理論知識,雖不至于盲人摸象,但也屬于小馬過河。
河水深不深,還得親自趟一遍才知道深淺。只有不斷摸索實踐才能累積經驗。
院子里熱熱鬧鬧聊著,把聽熱鬧聽到睡著的元寶放回床上睡,珍娘搬了椅子坐在東廂屋檐下做針線。
栓兒擺了小桌子,邊上蹲了一圈娃子,擺了一桌面的小木牌,正玩偏旁部首拼字游戲。
珍娘時不時瞧一眼,溫和地笑笑。
小娃子們想了一出是一出,方才還在菜地掘蚯蚓搶著喂雞,串了螺絲顆玩跳房子,這會子洗干凈了手開始玩字牌。
舒映桐從來不要求栓兒成天書不離手,該玩就去玩。
一開始好些人家特別珍惜胡椒肯教娃子們識字,恨不得讓他們像原先村里那些進了村學的讀書人一樣勤奮刻苦。
看栓兒經常在外面瘋玩只覺得他這是在帶壞自家娃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心里有微詞又不好明說,只能把娃子們關在家里,自己去做活。
有一回吃飯的時候不知道誰沒憋住抱怨了一句,舒映桐當時沒說什么。后來胡椒再教學的時候索性背了背簍,讓大一些的娃子扛了小黑板直接進山。
天來一回,有時候是在山腳,有時候是在村里,有時候還會去田里。
教的內容也不限于千字文古詩,有時候也做一些他們理解不了的事。
比如,撿樹葉子和一些野草小果實,削了細竹簽穿成各種勉強能認出來的昆蟲或者小動物。
有時候干脆不學東西,就玩游戲。
吃飯的時候
偷偷問自家娃子,沒想到人家張口就犟“姑娘說了,死讀書,讀死書。勞逸結合,興趣才是最好的動力”
一開始大伙都不能理解,后來便釋然了,學幾個字而已,又不是考狀元。
娃子有人幫著管,平時皮得天天挨揍的回來也能背兩首詩給家里人樂呵樂呵,也挺好。
珍娘停了針線,低頭久了脖子有些僵,左右轉動活動的時候瞧見門外不遠處走來好幾個人。
為首便是春藍色長袍一身清雅的安行舟,與他同行的是一個約莫四十左右年紀的男子,方臉方頜相貌端正。
茶色錦袍腰墜玉佩香囊,看著便知是個富貴人。
落在后面幾步的兩個婦人溫雅端莊,各牽著一個小女娃。其中一對母女是熟人,安夫人和月兒。
珍娘連忙放下手里活往院里走,“映桐,安大人帶著客人上門了。”
手腳麻利地把曬被子的水泥墩子移到一邊。自己村里人可以不講究,安大人他們好歹是貴客,擋路可不行。
“今天先談到這吧,后面的事到時候再議。”舒映桐起身,望了一眼門外,果然看見生面孔。
村民一聽安大人來了,連忙起身把桌凳移到一邊垂手站好,探頭見他穿的是常服,連忙把要跪迎的新媳婦勸住。